冬春季节,气温降低、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更易存活,在养殖环境条件变化、饲养管理不良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非洲猪瘟容易发生。针对冬春季节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难点,区动监所参考《冬春季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技术》,指导养殖场户做好防控工作。
一是确保消毒效果。低温会影响消毒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使得消毒效果明显减弱。冬春季,养殖场户在消毒剂配制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温度影响。包括舍外消毒、舍内消毒、饮水消毒、物资消毒、应急消毒等。
(资料图)
二是做好物资储备。为减少物资进场频次,降低非洲猪瘟传入风险,可做好物资采购计划,建议根据生产需求集中采购,适当储备2~3个月的物资。不同批次物资标记好入库时间,按入库先后顺序取用。冬季可增加物资的静置存放时间,25℃以上静置10天。
三是加强引种管理。北方地区猪场在每年11月份前,宜一次性引入足够量的小日龄后备猪,至次年3-4月,不再进行引种,尽可能降低引种带来的风险。
四是减少人员流动。人员携带被污染的物品流动,是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在场内扩散的重要途径。冬春季节,可采取措施减少场内人员流动,降低出入次数。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场区;鼓励员工带薪工作,减少休假频次。外来人员(如维修人员、施工人员)进场时,要保证彻底淋浴,全程监管。
五是控制车辆进场。猪场使用的拉猪车、拉料车、无害化处理车等运输车辆易污染非洲猪瘟病毒。运输车辆要经彻底清洗、消毒、烘干及检测合格后使用。要尽量选择在场外作业,避免车辆入场。
六是提高猪只健康水平。健康程度好的猪群,群体免疫力高,疫病抵抗力强。入冬前全面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应控制常见病、及时淘汰病猪、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环境卫生。
七是强化防鼠措施。冬季天气寒冷、食物匮乏,温暖的猪舍以及猪舍内的饲料对老鼠有很大的吸引力。虽然老鼠不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潜在宿主,但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机械携带的方式通过它们进入猪舍。
八是降低饲料带毒风险。饲料原料的种植、收获、运输,成品料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均可能被病毒污染。特别是在田间地头或公路进行自然晾晒的饲料原料极易受到污染。使用袋装饲料的猪场,可设立袋装饲料静置库,在20~25℃环境中静置14天后再转运到生产区饲喂;采用散装料仓的猪场,可增加静置料塔,静置7~14天后再进入饲喂管道。
网络编辑:孙丹
信息审核:张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