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关注 >

最新资讯:这个春天,向上突围!来看广东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

2023-03-03 13:56:51   南方plus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日已至,万物生发。

泥土之下,充满生机的水稻秧苗正破土而出;

海水之中,静静生长的蚝仔正期待一场华丽转身;

地表之下,昔日的“城市伤疤”一跃成为“爆款打卡点”;

……

力量在积蓄,信心正澎湃。

纵览南粤大地,乡村振兴的活力正破土而出、向上突围,演绎广东“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诗和远方”。

泥土之下:

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在广东,春天既是播种的时节,也是收获的时节。

那些泥土之下的生命,从大地的胸膛里欢跃地蹦出来,奏响乡村振兴的春耕欢乐颂。

地下约2厘米——

一株株水稻秧苗正急不可耐地钻出来,露出嫩芽。

“春节前10天左右育秧了第一批的10亩,现在已15厘米长,再过7天就可以插秧了。”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丰饶村锦沣种养专业合作总经理林岳锋介绍道。

得益于育秧机的帮助,四五个工人一天就能育秧4亩,早稻播种省时又省力。

放眼全省,湛江、茂名和汕尾等沿海地区已开始育秧。农情调度显示,2023年全省春播作物意向面积3008.23万亩,比上年增加20.6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44.48万亩。

插秧机正在田里忙碌。南方日报资料图

地下20厘米——

一个个萝卜从泥土中苏醒。它们将从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涌基地出发,进驻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商超、菜市场。

很快,这块土地也将再次被翻耕、平整,种下优质水稻品种。

“通过稻-稻-菜农业生产模式,在收获春秋两季水稻后再种植蔬菜,可提升冬种蔬菜品质和产量。”广州市农业科学院东涌基地负责人孙永平说。

冬种蔬菜稳产保供,丰富了百姓“菜篮子”。据统计,广东本造冬种蔬菜播种面积超过700万亩,总产量超1300万吨。

南方日报资料图。

地下约7厘米——

一颗颗养足100天的马铃薯,于江门恩平市牛江镇国家级万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破土而出。

马铃薯“其貌不扬”,其整个产业却能为全镇创造近3000个劳动岗位,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守护好“百姓粮仓”。

进一步来说,广东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确保“米袋子”安全尤为重要。

就在去年,广东粮食产量、面积、单产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产量更是实现“四连增”,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图为牛江镇马铃薯收获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姚志豪 摄

碗里有粮,心中不慌。

今日之耕耘,是为了明日之收获。岭南“三农人”洒下勤劳的汗水,托起稳稳的幸福。

海水之中:

挺进新“蓝海”,抢滩大未来

地处我国“南大门”的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加上热带、亚热带的气候,这里全年都适合海水鱼类养殖。

海水之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来源,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新天地。

水下15-100米——

在湛江遂溪县草潭南边的流沙港海域,“海威2号”正抢抓建设进度。

“我感受到了海洋牧场的朝气,越做越想做!”去年4月正式建成“海威1号”后的4个月内,海威集团又马不停蹄开工“海威2号”,足见其对深远海养殖的重视。

“海威1号”是湛江首个机械化、智能化深远海养殖平台,它的启用代表着当地海水养殖产业结构升级的开始。

相比之下,“海威2号”采用智能化养殖生产设备,能进一步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同时,还配置了压载系统,可实现平台快速上浮或下沉,锚泊系统适应水深15-100米,并抵御实施海域强台风。

“海威1号”。南方日报资料图

水下约7米——

在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一串串蚝仔海面之下静静生长。

这里是阳西县最大的蚝产业养殖及加工规模基地,将来还有广东省最大的村级蚝深加工企业。

“我们整合利用了原来红光村的旧蚝厂,投入了200万元帮扶资金和珠海市30万元产业扶持奖励资金,把规模做大,把产业链做长、做深,加工量增加10倍。”

按程村镇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罗晖的计划,今年4月基地的新工厂全部竣工后,1000亩金质蚝业基地的鲜蚝将跻身预制菜行列。

届时,程村镇全域旅游及程村蚝产业发展将迎来新机遇,能更好地激活镇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城乡融合、产业发展升级。

拓展深远海渔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构建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沿海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广东心中有数。

程村生蚝闻名全国。图源:触电新闻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

向海拓展,岸海联动,广东正打开“粤海粮仓”新“蓝海”。

地表之下:

和美乡村从“面子”靓到“里子”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一场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行动在广东热火朝天。

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

中山市板芙镇里溪村,农污治理的示范村之一,这里的月角涌流域已完成全部控源截污工程,新建污水管网6.74公里,已具备流域通水条件,所有村屋同步预留小方井,小方井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农村污水治理100%。

板芙镇里溪村月角涌在完成截污工程后,水质改善。南方日报资料图

更多“里子”修复工程,正在行动——

在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上垌村,昔日近百米深的巨型废弃矿坑,如今已是“城市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露天矿旁,汽火车、村史馆、微型加工厂、簸箕巷等也在加紧建设中。还有展示工业文化的矿山博物馆,展现红色文化的朱也赤生平事迹陈列馆,茂名县委、县人民政府活动旧址等,都将通过火车轨道串珠成链,“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今年春节露天矿的旅游人数达25万人,居茂名旅游景点第二名。待全部项目竣工后,我们金塘、油城墟将成为茂名市旅游人数最多的地方。”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擦亮油城文化品牌……在金塘镇委书记黄建业看来,“油城墟”前景无限广阔。

观光火车谭屋站。图源:茂名发布

烟雨朦胧中,露天矿湖边游人如织,或露营,或放风筝,或围炉煮茶,无不为碧波荡漾的湖面而陶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纷纷扬扬的细雨却下了诗情画意。

从农忙景象到乡村全面振兴,看广东奏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