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时,三沟六浦构成杜桥、上盘沿海一带网络水系。三沟指推船沟、牛沟和下朱沟,六浦指杜下浦、松浦、三石浦、长沙浦、上盘浦和三礁浦。旗杆里位于临海市杜桥镇杜下浦河东面的河东村东岸自然村。旗杆里旧称保南乡永福里,此处古宅西距杜下浦河20余米,东、南、北三面与其他民居相邻。清光绪年间,因项维扬、项靖邦、项殿邦获得功名与官职,他们相继竖起四对旗杆石,所以称作旗杆里。这四对旗杆石分别为:东一对为纪项维扬中武举所立,西一对为纪其任御前侍卫所立,南一对为纪项殿邦举岁贡而立,北一对为纪项靖邦举岁贡而立。四对之中,以西面一对最考究,有须弥座。同一地方出现四对旗杆石是相对罕见的。我去过徐老师故乡南岙,那里只有一对旗杆石。我也去过黄老师的家乡芙蓉村,那里也只不过二三对,而且不集中在一起。河东旗杆里文武人才辈出,可见河东旗杆里非同一般。 河东旗杆里有东、南、北三大院组成。以东大院建得最早,由项维扬的祖父翰街建于嘉庆、道光年间。翰街有两兄弟,分别是翰衡、翰衢。北院项靖邦宅及南院项殿邦、项靖邦合宅则建于光绪年间。东院项维扬宅与北院项靖邦已部分被拆。 项维扬,原名叫项道淮(1853-1931),号桐峰,榜名维扬。少年时期,他跟随武庠出身叔父镇邦习武。长大成人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其父国定与镇邦商量,打算让他儿子和镇邦一起上省城进行乡试。同治九年(1870),在乡试文科举行之后的两个月,即于同年十月开武科乡试。其内容分内、外两场,外场试学射、步射、技勇等,内场默写武经。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以外场为主。此时,镇邦的妻子生病了,镇邦为了自己考取功名,狠心地离别生病的妻子,带着道淮一同上省城进行乡试。一路上,叔侄俩风尘仆仆,终于赶到省城。镇邦在乡试中由于发挥不好而名落孙山,而道淮通过纳监进入乡试中第四十一名举人。叔侄两人,一个心事重重,另一个满面春风。回到家乡后,镇邦的妻子不幸染病身亡,他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过了几年也追随他妻子而去。光绪三年(1877),项维扬荣登武进士,十一月,钦点御前蓝翎侍卫。十二年,特授直隶怀柔都司(正四品武官)。因侍卫有功,赐祖宅名“侍卫府”。至二十三年时还供职在京,平时很少回家乡。直到辛亥革命后,解甲归田,荣归故里。 在旗杆里,每逢他酒后兴起,里人要求他耍弄大刀。见他举起大刀,虎虎生风,只见刀光不见人影,众人惊呆了,忍不住连连喝彩。大刀重五六十斤,可惜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毁坏了。 有一次,项维扬头戴笠帽,准备去农田干活。刚走出家门口,迎面而来一位大汉。这位大汉身长八尺,长得虎背熊腰,一看就是练家子的。他不动声色地上前问:客官到此有何贵干呀?大汉大大咧咧地说:“我来自福建,要会一会这里的项维扬,听说他武功了得,想和他比试一下高低。”项维扬故意隐瞒身份,对大汉说:“我是项维扬家的作头,我家主人有事出去了,他不在家。”福建大汉生气了,一脚把放在门口上百斤重的石锁子踢到外面十几米远的坦田里。项维扬不慌不忙地下到坦田里,一手抓起石锁子放在大腿上用水清洗石锁子上的泥巴,然后用手一扬,石锁子不偏不倚地落到原处。福建大汉一下子看呆了,心想项维扬的手下都这么厉害,那么主人更加了不得了。想到这里,就马上灰溜溜地跑回福建去了,在福建逢人便说浙江人项维扬武功高强,牛! 据《杜桥志》记载,项靖邦(1837-1910),名国靖,号恭甫,榜名靖邦。清同治六年(1867),台州知府刘璈命项靖邦等人在塗镇创办旦华书院。旦华书院就是杜桥小学的前身。同治八年中庠生,十一年补廪生。光绪十七年(1891),台州知府李鸣梧题赠“里塾仪型”匾。这块匾至今挂在旗杆里南院的堂前里。光绪二十二年(1896)举岁贡,吏部注册候选训导,教授修职郎。他曾经在旗杆里创办文武书院,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人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任八庄塗川族长,纂修《塗川项氏宗谱》。 在河东旗杆里,还出现了一批清贡生。项云陆,原名鸿渐,又名云陆,号羽宾,字国仪,又号翘羽,光绪二十四年岁贡,候选训导,敕授修职郎。项翔凤,名道愚,号智卿,光绪二十七年廪贡,父项靖邦。项殿邦,名国恒,号子元,榜名殿邦,光绪三十一年岁贡。 如今,河东村村民重修旗杆里,修复了侍卫府,并把旗杆里作为村文化礼堂,并很好地保护下去。作者:吴方华来源:临海新闻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