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热点在线丨56岁邓清明圆梦“神十五”,中国首批航天员的故事好燃

2022-11-30 17:54:28   上游新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9日深夜,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乘组成员中,费俊龙、邓清明均属于我国首批航天员。

1998年,14名飞行员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2014年,李庆龙、吴杰、陈全、赵传东和潘占春停航停训,最终没能前往太空。但他们的等待与神舟飞天的辉煌一起,构成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厚重的一页。


(相关资料图)

1998年1月5日,第一批航天员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举行宣誓仪式。中国载人航天官网图

千里挑一,成为首批航天员

航天员的选拔可谓“千里挑一”,相当严格,能入选名单的,都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首先是硬性条件: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在160到172厘米之间,体重在55到70千克之间,年龄为25至35岁,必须是歼击机或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且飞行成绩优秀,无等级事故,无烟瘾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等”。要知道,本身能成为空军飞行员,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就已经很出众了。

结果,空军机关推荐的1506人,体检一完,就剩下了800多人。一轮淘汰后,有资格参加复选检查的仅剩60人。紧接着又一轮大淘汰。最后剩下的30多人能参加终极考验。

第一关是离心机的超重考验,要考查受检者身体承受重力的最大极限。紧接着是在压力试验舱内接受缺氧耐力检测,一边是氧气渐渐被抽走,一边是五千米、一万米不断上升。受检者一旦出现不适应,就立刻被淘汰出局。第三关,受检者要蒙住双眼,坐在旋转座椅上,在6米摆长的电动秋千上荡15分钟,由此检查抗晕能力。第四关,要忍受噪声和振动不间断地侵扰,观测受检者是否会烦躁不安。第五关,要在头低脚高的倾斜床上猛起、猛躺,测量颈动脉血流量和心脏负荷能力。

后面还有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这样的测试要反复持续好几个月,最后,只有20名候选者过关成功。

1997年4月,受检成功者中,有12人作为预备航天员。他们中间有杨利伟、翟志刚、费俊龙、聂海胜等人。

从预备航天员到航天员,又是从头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不少航天员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自己没在12点前睡过觉。

赵传东入选首批航天员时,已经30多岁。他和孩子一同学习。“从前,大学有棵树叫‘高数’,很多人挂在了树上。”这个段子很多人都知道。年纪轻轻的大学生都觉得很难的科目,是航天员们的必修课。每天,在繁忙的训练之余,还要留出时间自习。

邓清明、赵传东、景海鹏。

是航天员,也是教练

聂海胜的一次汇报中提到,李庆龙是我国空军的第一批双学士飞行员。为了当一名飞行员,他从军校毕业后重新考入飞行学院。1996年,他又毅然放弃当飞行副团长的机会,告别心爱的战斗机,加入到航天员的行列。

在中国首批航天员中,吴杰无论年龄、资历都是老大哥。他不仅是航天员,还是教练。“神五”任务时,他就和聂海胜并肩站在一起,微笑着为杨利伟送行。

吴杰和李庆龙作为中国提前选拔出的两名航天员教员,前往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基础性科目训练,用一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科目训练。

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吴杰曾经讲述前往俄罗斯体检承受8个G重力的往事,感觉内脏全部都在疼,硬挺着挺过了40秒。

两人曾在北极圈的一片荒野里,在-50℃的低温中生存了48个小时。训练方提供的全部食物,仅仅是很少的压缩饼干等救生食物。

在参加央视一档节目时,杨利伟回忆,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吴杰硬生生节约出了一天的口粮,带回国内,给科研人员研究。

在俄罗斯的训练还包括心理隔离训练,一个人被封闭隔离在10平方米的小屋内3天不能睡觉,并且要按照训练程序,24小时做规定工作内容。

后来,吴杰回忆,困得受不了的时候,自己扯着嗓子,一遍又一遍唱《铡美案》。

此后,吴杰和李庆龙以航天员教练员和航天员的双重身份编入中国航天员大队。一方面要确保自己的训练任务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要毫无保留地向战友传授自己的学习心得,还要参加航天员训练大纲的制订、航天员教员资格认定等工作。

吴杰

“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2014年3月13日,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却因5名航天员的停航停训,写入了中国航天史册。赵传东还记得停航停训仪式那天,当他和战友们抚摸着航天员纪念章时,已年过半百的他们还是潸然泪下,饱含着一名航天员对飞天梦想的不舍。

陈全在停航停训仪式后对邓清明说了这样的话:“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是现在航天员大队里面唯一一位没有飞行经历的,你要努力,不要放弃。”这是战友对战友的鼓励。

邓清明没有辜负这份鼓励,24年的坚守换来一朝梦圆。也就在邓清明圆梦之后,潘占春第一时间送上自己的祝福:“恭喜邓清明,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祝福他在太空度过愉快的半年!”他感慨说,坚守了24年,一直在准备,邓清明真是很不容易。

虽然不再是现役航天员,但他们的人生,早已与航天紧紧相连。

上游新闻综合自新华网、央视网、北京日报、中国载人航天官网、深圳商报等

编辑 邹渝

责编 王蓉 李洋

审核 冯飞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