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心居原乡·情系大观丨熊芯:大观景物记|新动态

2023-05-10 11:08:03   上游新闻

大观景物记

文/熊芯

一段时间,我喜欢和几个摄影朋友,登上大观镇邻近的香炉寺茶山的六角亭,去拍摄大观镇的晨曦和傍晚的美丽图景,去感受大观镇色彩斑斓的四季变化。


(相关资料图)

大观镇西高东低的特殊地理环境,独特的低山和浅丘地貌,雨过天晴,平坦低洼的地势,水气便慢慢升腾,大观集镇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此刻,阳光从云层中穿透雾霭和林木,柔美的光束,照射在原点玻璃光伏连廊,再将光线向天空反射回来,一幅广袤平畴的乡村美景便呈现在眼前。镜头里偶尔有白鹭、灰鹤贴着龙川江水波不兴的江面翩翩飞舞,那种鹭鹤“舞”春光的田园风光,那种落日映飞鸟的美丽画卷,确实令人如梦似幻。

说起大观,可能人们的第一印象,应该会想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南川正是利用大观这个名字,打造了早期的乡村“十二金钗”。向游客开放的梅花园,园内亭台水榭,湖光山色,60多个品种3600余株梅花,在寒冷的冬季傲然绽放,美不胜收如一座大观园。

当然,我这里所写的大观,就是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大观镇是南川同城化发展的第一门户,也是南川乡村振兴的桥头堡。该镇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小城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也是重庆经济百强镇、首批乡村旅游示范镇。

其实,大观这两个字,单从字面意义上讲,指盛大壮观的景象;另一层含义指规模宏大、内容齐备。而南川区大观镇正是拥有国家和重庆市级的众多名片,徜徉在大观镇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让人感觉到:大观镇呈现出非同凡响的大观景象。

历史上,大观不仅是南川的北大门,同时也是川南黔北通往重庆的重要驿站,古称“大关”,后演绎成“大观”。大观从开埠以来,众多商贾云集于此,他们从云贵高原,大娄山脉一带收集山货经大观上渝府下鄂州,自古成为繁华的川黔鄂古道。据《南川县志》记载,大观也称“观音桥”。观音古桥是建造在川黔鄂古道龙川江支流上的一座单孔石桥,据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正是由于来南来北往人员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大观人包容开放,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特质。也给这里的人们走出大山,了解世界打开一扇大门,从而孕育了大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镇内还有花巷、圈井、十八梯、清平寨、福禄关、张之选碉楼、罗氏庄园朝门等历史地名,这些古迹和地名彰显着这条古川黔鄂茶马古道上的曾经与过往,繁华与兴衰。

四月初的大观原野,空气清新,香风习习。我站在空旷的田野上,聆听大地的呼吸,万物的私语,也仿佛能听到发自内心的声音。

山风是那般的温柔,当我们走进金龙村乡情馆时,被那些亲切熟悉的农具深深吸引。铁锨、锄头、镢头、犁铧、笼、背篼、扁担、梿枷……看着眼前的各种农具,让我想到:小时候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对赖以生存的土地那般虔诚,种田如绣花,精耕细作,样样农活儿都得讲究。长大后才知道,农具对于庄稼人,就像军人上战场时的各种战斗武器。父亲爱惜农具,铁锨、锄头、镢头、犁铧,每次用过,他都会蹲在地头,寻一块碎瓦片,或扯一把野草,将上面的湿泥擦拭干净然后挂在通风阴凉处。

土地是万物之母,大观作为南川的产粮大区,大观人匍匐在土地上既嗅到了土地芳香,同时也听到了龙川江的怒吼。乌江水系大溪河一级支流龙川江,将整个大观切割成两部分。曾经的龙川江一遇到下大雨就要涨水,涨水时成片的稻田被淹,村民们看着龙川江“撒野”也只能干瞪眼。为解决龙川江洪水泛滥,政府投资3000万元,新建护岸堤32.4公里,河道清淤16.2公里,改建人行桥13座,拆除原龙川庙水电站及其拦河坝。护岸断面形式采用浆砌石与土堤复合的生态式。河道常年水位以下采用浆砌块石贴坡式护岸,常年水位以上采用土堤,迎水面植草绿化,堤顶硬化兼作人行休闲小道,两边种树。沿河道适当长度设拦水坎、下河梯道和田间排水孔,既方便群众抗旱取水,又增加河道水景。同时,龙川江沿岸进行景观绿化,修建乡村旅游公路,打造廉政文化公园,真正把龙川江流域打造成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

当我再次登上香炉寺的观景亭,整个大观尽收眼底。那些漂亮整洁的农家小院,那些袅袅婷婷的农舍炊烟,那些整齐划一的科技大棚,让人感受到了一面是人间烟火,一面是科技的春天。

春天的阳光很暖,田野上的一朵云飘在半空,洁白的云朵是那样的轻盈纯净。在这风和日丽的春天里,体验采摘“蓝莓”东篱下,悠然可见“金佛山”的诗画田园美景;品尝稻田泥鳅、酸汤老鸭以及土制腊肉等乡野美食,这样的景镇村一体,农文旅融合,让心之归处是原乡,原乡就是故乡。在大观,我们看得见山,也能望得见水,可听见乡音,也可记住乡愁。正是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大观儿女正接续奋斗,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也必将更加蔚为大观!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