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来自江苏徐州都市晨报微信公号的一篇《“爸爸还我压岁钱!徐州13岁孩子起诉到法院》短文突然在网上大火,很快登上多个平台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除夕春节说到就到,给家中孩子发压岁钱,应该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绕不开的话题。给哪些人?给多少?如何给?……围绕压岁钱的龙门阵,估计谁都能讲上小半天。
你知道压岁钱从法理上讲究竟是孩子的,还是成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如何科学处理孩子的大额压岁钱?你知道30多年前曾出现过关于压岁钱该不该给、怎么花的大争论吗?让我们一起来盘点压岁钱的那些事。
▲13岁孩子向父亲追讨1.68万元压岁钱胜诉。图片来源/都市晨报公号截图
(资料图片)
13岁孩子向父亲追讨1.68万元压岁钱
据都市晨报报道,近日,徐州一法院审理了一起“孩子索要压岁钱”的案例。周某(男)与吴某(女)婚后育有一子周某翔(13周岁)、一女周某菲(13周岁),后两人离婚,两子女均由吴女士抚养。2020 年1 月26 日,周某以代为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800 元压岁钱拿走。周某翔、周某菲在此之后多次要求父亲周某返还自己的压岁钱,周某以各种理由多次拒绝返还。于是,周某翔、周某菲便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周某返还两人的压岁钱。
法院依法判决如下:被告周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周某翔压岁钱8000元,返还原告周某菲压岁钱8800元。
判决书称,两名原告的长辈在春节期间按照民间风俗习惯给付两名原告的压岁钱,符合《民法典》关于赠与的法律构成要件,该赠与行为合法有效,案涉的压岁钱应分别属于两名原告合法的个人财产。被告应及时予以返还,由两名原告的母亲予以监管。
▲1988年3月10日,北京晚报刊发《惊人的“压岁钱”》引发大讨论。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压岁钱怎么花30多年前曾引发大讨论
据北京日报报道,上世纪80年代,国人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压岁红包越给越大。当时,关于压岁钱到底该不该给、怎么花的话题,还曾在社会上引起大讨论。
1986年2月26日北京晚报刊发《年后余话》提到,孩子们“压岁钱”的数目逐年看涨。过去攒几张新毛票,买上一两件小玩艺儿分给孩子们赚个高兴。如今不行了,少说也得三元五元,甚至相互攀比达二十元、三十元。
1988年3月10日北京晚报刊发《惊人的“压岁钱”》,内容是一名小学生的来信:“我在班会课上作了个统计……全班得压岁钱总计2607元,平均每人得62元。”全校学生得压岁钱总数约41576元。要知道,当时全校教职工的月工资总额才3677元,连学生压岁钱总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平均每人五六十元的压岁钱是什么概念?198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000元,合每月大概167元。当时,理发大概1元左右,公交市区职工月票票价3.5元。
压岁钱到底该不该给的争论,在读者间展开。当时北京日报曾在《周末话题》栏目中特别开栏探讨,读者来信非常踊跃。大部分人不赞成给,当然也有反对意见。
此外,压岁钱怎么花?不光官方媒体,当时家长、学校、社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不仅积极探讨,也进行了多种尝试,希望给孩子以正确引导。
1989年4月8日,在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里,本市第一家“红领巾银行”宣告成立。它的业务是收储小学生们的压岁钱、零花钱。开业仪式后,捏着钞票的小学生们立刻排起了长队。试营业五天中,“红领巾银行”开了100多个账户,存款5000多元。
为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压岁钱,不少家长领着孩子直奔书店,把压岁钱都换成了“压岁书”。
▲1993年年底,我国第一所用全国小朋友捐献的压岁钱兴建的希望小学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落成。张志刚/摄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1993年12月24日,第一座由全国的孩子们捐献压岁钱而建成的“希望工程”——西柏坡希望小学落成了。这里,也凝聚着北京千千万万孩子的心愿与希望。
1994年11月,在河南桐柏县新集乡希望小学,还有了一个“景山班”。全班43名复学儿童,都是北京景山学校的孩子们用积攒的压岁钱、零用钱捐助的。
1995年年底开始在少先队组织中开展的“红领巾节约行动”,得到了全市500多所小学的3万多名小学生的热烈响应。孩子们把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积攒起来,存入银行,支援了祖国建设。
▲“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图片来源/广东新闻午间30分截图
最近几年: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
红星新闻2021年2月曾发表评论文章称,近日,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尽管这张“地图”并非来自权威机构,而且在前几年春节时就上过热搜(最近几年每逢春节假期,这张图片都会引发热议——编者注)。但从网上大家的讨论来看,地图呈现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感。
在该“地图”上,从地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普遍要高一些,比如浙江3100元,上海1600元,江苏1000元,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如陕西400元,贵州300元。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福建与广东两地的数据,其中福建莆田的压岁钱高12000元,这一数字或许比很多人的月收入都要高。而广东省的数字竟只有50元,让不少人惊呼:“这一数字实在与广东的经济强省身份不符”。从网上的一些跟评来看,广东部分地区的压岁钱的确不高,只为了图个吉利和心意。
据此前报道,这是某记账理财App于2018年根据其记账数据作出的数据,具体到个案上未必完全符合当地的平均标准。比如就有网友表示在广东潮汕地区,压岁钱给的也不少,而福建莆田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给出如此大的红包。
压岁钱本来应该是增加春节喜庆气氛的东西,不该给人造成困扰。如果广东地区让压岁钱的平均金额保持在50元,未尝不是一个好现象。随着人们文化观念的日益开放与多元化,给多少压岁钱的问题,也该不断回归其本源——为了表示祝福,而不是攀比的工具。
给压岁钱不必对比他人的金额,只要祝福与心意到位了,压岁钱就完成了它作为春节仪式感的使命,这显然更会促成皆大欢喜的状态,也才是春节应有的和谐风气。
压岁钱是长辈赠与孩子的个人财产
从法理上讲,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究竟是什么行为?父母可以随意支配孩子的压岁钱吗?福建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介绍了关于压岁钱的法律小知识。
一、压岁钱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法律上并没有“压岁钱”一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行为,实质上是赠与。长辈给的压岁钱,晚辈接受,赠与合同即成立。赠与财产的权利一旦转移,赠与人便不可撤销,也就是说压岁钱一旦给出,就不能再要回来。
二、孩子能单独收压岁钱吗?
不少家长总说孩子还小,不可以收压岁钱。实际上,孩子可不可以收压岁钱,涉及赠与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其不能独立接受赠与。因此,未满8周岁的孩子不能独立接受压岁钱,但并不妨碍其法定代理人即孩子父母代孩子接受压岁钱。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接受压岁钱,就是一种纯获利益的行为,所以赠与合同有效。因此已满8周岁的孩子,可以独立接受压岁钱。
三、压岁钱是人情往来是大人的钱?
不少家长老是说,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只是大人之间人情往来交换的过程,归根结底还是大人的钱。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压岁钱作为一种赠与合同,赠与合同的相对方即受赠人已经明确是孩子,压岁钱的所有权也就转移给了孩子,是孩子接受赠与所得的个人财产。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尚未成年,而随意剥夺孩子的财产权利。
四、父母可以随意使用孩子的压岁钱吗?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利是父母应履行的监护职责。父母可以保管孩子的压岁钱,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处分孩子的压岁钱。在如何支配压岁钱的问题上,父母应本着最有利于孩子利益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一起协商决定如何使用。
如何理性管理孩子的压岁钱
子女年幼,大额的压岁钱通常都是由父母保管。管理压岁钱可不是小事,这关涉监护人职责的正确履行,父母要具有一定的法治思维,不要出现“保管着保管着钱就花完了”的情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副教授杜江涌给出以下建议:
一、存银行。父母可以在银行开立一个子女专属账户,将压岁钱都存入其中,积少成多,还可以培养子女的节约意识。二、子女投资。父母可以将压岁钱用于子女的学业和兴趣投资,报名各种兴趣班和提高班,增强孩子的个人能力。三、梦想基金。父母可以根据子女的个人梦想,将压岁钱设立一个梦想基金。例如子女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那就可以使用压岁钱报名兴趣班,购置绘画用品,请老师等帮助子女实现梦想。四、帮助子女自由支配。可以使用这笔钱购置一些用品,也可以出门旅游,也可以用来奉献爱心等等。
上游新闻综合都市晨报、福建法治报、北京日报、红星新闻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