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2022重庆市“战污染·赞生态”优秀征文(10)丨杨莙:青山在,人未老

2023-01-20 07:57:24   上游新闻

青山在,人未老

杨莙

每天3次巡山,一次4公里,一天12公里,一年4380公里。56年里,郑隆明巡山所走的路有24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6圈多。


(相关资料图)

——题记

马鞍山还未从滴翠的梦中睁开眼睛时,鸟儿已经长一声短一声地练起了嗓子。都是些早起的鸟儿。和它们一起扑扇着翅膀的,还有12岁的郑隆明。他可不是上山玩儿,而是跟着父亲去巡山。

郑隆明,潼南塘坝人,家住封坝村马鞍山下。当年,爷爷郑吉山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就会上山去巡一圈。因为在那山里,每一棵树都如同他的家人,他每天都会去看一看自己的家人。郑吉山去世后,守山护林的接力棒被儿子郑德川接过。而郑德川巡山的身后,总跟着一个小尾巴。这小尾巴和爷爷、父亲一样,把守山护林的身影,融进了郁郁苍苍的大山之中。

爱山,爱山里或安静或美丽或活泼的生命!这真挚而热忱的爱,自爷爷守山时起,就如种子一般,播在郑隆明幼小的心田。

20世纪70年代,马鞍山上的树木成了香饽饽,少不了有人上山偷树,在月黑风高夜,尤其是在大雨滂沱之夜,无疑是偷树者不肯放过的好机会,以为雨大,便没人守了。但郑隆明可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他和父亲把鸭棚子搬上了山,晚上就睡在里面。不知道偷树者的确切方位,因此鸭棚子也并不固定在某个位置,一晚上总要挪动好几次,父子俩也总要起来查看好几次。而那些偷树的贼,时常在一声暴喝中,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要想山更绿,就得多种树。郑隆明在春秋两季植树,一个季节上千棵。树苗都是自己培育的,或者在冬天捡来柏树、青杠、酸枣种子,待到春天埋进土里。或是剪树枝扦插。浇树的水也是郑隆明自己挑上山的,一个季节上千棵树,一挑水浇三四十棵树。算一算,一个季节下来,郑隆明的肩膀上得压上多少挑水?年复一年,马鞍山森林绿化面积由500亩绵延至1100余亩。莽莽林海,滔滔绿浪,吸收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等有害气体,吐出的是氧气,那清新的、令人神清气爽的物质。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上的树不再被盗伐者惦记,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山林越是繁茂,火灾的危害就越是凶险。如遇山火,郑隆明说,几代人守护的这座青山,就将毁于一旦。

从以前的防止偷伐树木,到如今的防范森林火灾,巡山的那双眼睛,便不能只看山里,还得把山外一览眼底。站得高才看得远,一次,郑隆明站在山顶上,一眼望到距马鞍山不远的祖狮庙出现山火,立刻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力,扑灭了山火。

郑隆明每天巡山3次,雷打不动。

清晨进山,两个多小时后回到家中,几口喝下老伴煮好的稀饭,又来到马鞍山森林防火守卡站。这时,进山的游人多了起来,为杜绝火源进山,郑隆明不停地告诉他们:把身上的打火机拿出来,放在竹篮里,下山的时候再来取。

接近中午,郑隆明手握一只小喇叭,又沿着早上的路线上山了。一路上,提醒游客注意防火安全的声音通过小喇叭,回荡在山中,一遍又一遍。

黄昏,郑隆明第三次走进山里,检查山上有没有留下火灾隐患,要不然,觉都睡不踏实。

我问郑隆明,守山护林要做到什么时候?我以为他会说,做不动的时候就不做了。没想到他呵呵一笑,说,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些。

也是,他哪有时间去想这些,他也用不着去想这些。他那任封坝村党支部书记的儿子郑林、上大学的孙子郑浩,都加入了守山护林的队伍,一有时间就会陪他巡山。

郑隆明想的,一直是马鞍山上的树。如儿子郑林所说:“马鞍山森林大约有15万棵树,这些树木就是我爸的15万个念想。”是的,这些树木就是郑隆明的念想,就是已融入他血脉中的、割裂不开的存在。

当马鞍山还未从滴翠的梦中睁开眼睛时,鸟儿已经长一声短一声地练起了嗓子。都是些早起的鸟儿。与它们结伴而行的,还有68岁的郑隆明,这位“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发已白,但巡山的脚步沉稳不变。

青山在,人未老。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本文获2022重庆市“战污染·赞生态”征文活动三等奖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