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重庆作家档案丨本期人物:程华

2023-04-14 11:53:50   上游新闻

程华,供职于重庆市公安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散文分会理事、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重庆公安作协副主席。出版个人作品集四部,合著《热血忠诚——“时代楷模”杨雪峰故事集》。百万字左右作品见于《天津文学》《四川文学》《边疆文学》《读者》《滇池》《美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获重庆晚报文学奖及国家级、省市级文学奖等共计50余项。


(相关资料图)

评论

不把作品写成办案文档记录,而是写成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情感与性格表达的作品,是公安题材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一种标志性表现。程华的报告文学作品围绕公安民警而展现出特别丰盈的内容,为读者打开了一道道了解认识警察的窗口,使自己的书写因为真实描绘传递而表现出价值,发挥出让人们更加理解警察并足以以之为榜样的作用。

在有些人总以宣泄自我,迷恋于主观编织传奇曲折故事为文学之要的时候,程华是走向社会,走向警察战友之间,走向更广大的崇高善美天地展开叙述。助力正义,鞭挞罪恶,乃为文学之大道矣!

——李炳银(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文学评论家)

报告文学是一种受“报告”制约的文体,更是一种通过“文学”获得艺术生命的文体,如何在制约中提升作品的文学性,非常考验作者的基本功。程华在报告文学创作中注重细节抓取,注重对故事冲突、内心纠结的揭示,注重多维度展开,避免自说自话,更避免概念化、口号化、模式化。《峥嵘》是一部公安题材报告文学集,程华对书中的人物、故事都很熟悉,但我们在文本中看不到那种驾轻就熟的套路,倒是时时处处感受到作者投入的情感和花费的工夫。这种工夫是笨工夫、苦工夫,是深入的采访,是坐冷板凳的打磨。虽然程华拥有较丰富的创作经验,但她依然把每一件新作品都当作第一次写作来对待,每篇作品都给我们带来新鲜感。

——蒋登科(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峥嵘》形式内容都足够饱满,每篇作品的编排也很有意思,正文前面有新闻背景或序言,正文后附有采访札记、创作手记甚至后记,并且采访札记普遍写得非常扎实,很大程度充实了读者对作品创作价值的认知,让他们了解作品字里行间蕴藏的足以动人的真实的来由。其次是充分挖掘了新闻背后的故事,于新闻人物或事件之外,寻找到可以延伸的线索或脉络,为读者展开深层次的文学的“延伸阅读”。程华发自内心热爱这身警服,文学创作是她致敬奋战一线的同事战友的独特方式。

——李燕燕(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峥嵘》通篇少有宏大叙事,作者的笔触向下,笔触向心,尤其长于描写女性的内心。

报告文学作家是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心血涂抹人生,用笔烛燃烧生命。程华是一个为了心里的目标舍得吃苦的人,这源于她自小就具有的对文字表达的热爱,更是源于对身边战友的热爱与懂得。《峥嵘》中的人物大多是警察队伍里的默默无闻者,是用最踏实的方式日复一日书写着平凡。他们都是共和国强大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他们因平凡而伟大。这些原本朴实的人群,因程华的慧眼而被发现,而被社会所景仰。所以英雄是需要发现和发掘的,程华就是这样一位发掘者、书写者。

——许大立(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峥嵘》很好地实现了新闻与文学的平衡,她以一个人民警察的谨慎对待每一次采访和写作,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细腻对待每一个细节。作者有很强的文学功底,文字的把控、叙事的手法、整体的架构都游刃有余。这本书好看而靠谱,当作史料收藏一点不为过。

程华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公安题材处处展示着人性的光芒。她跑现场、面对面抠细节,践行“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少作品展示出鲜活与厚重。她总是饱含真情,这种情绝不是矫情,是笔端的自然流露。《峥嵘》于细微中展示平凡人生的伟大,她笔下人物是立体的、可信的,没有任意拔高的“高大上”。

——廖伟(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传媒党委委员、编委)

说真的,我平时对警察了解不多。程华以自己的正气、热忱、坚韧、敏锐、执着、勤奋成就了这本《峥嵘》,让我们普通市民看到了公安民警职业上的伟岸、生活中的有血有肉,以及和平时期他们为大众安全的流血流汗!我以前以为他们就是强大的,就是铁打的金刚,这才真正懂了他们被刀刺伤了也会痛,他们也有深爱着的人!应该说,《峥嵘》搭起了一座人民群众了解公安民警的桥梁。向护卫我们生活安全的公安民警致敬!

——吴景娅(重庆市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任)

《峥嵘》作者没拿她的战友们当英雄来空泛地颂叹,而是用简洁朴实的叙述,还原出他们跌宕起伏的办案历程和真实性情,还原他们在冲锋路上那份本我,那种灵魂温度。作为一部讲述警察人生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家的发力在于抽丝剥茧揭开一波三折的神秘真相后,带出关于普通人与英雄的一个新的解读窗口。《峥嵘》为每个迷雾般的故事赋予灵魂之光,让读者看得见笔下哲思,触摸到人性繁复与幽微,通过层层剥解案情把人性的真相还原出来。

——常克(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

好的报告文学一定要追求超越作品涉及的事件及人物的新闻属性,而在人性与思想价值上做深度开掘,在角度、结构、语言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文学性上着力,显然程华作品彰显了这样的成功。其次,报告文学,特别是以英雄或先进人物为对象的作品要想超越,就必须“人”字当头,写出平凡的英雄或英雄的平凡,才能真正抵达读者,通达永恒。这一点上,程华也相当成功。《峥嵘》在近年来的公安题材报告文学中具有探索价值和标杆意义。

——郑劲松(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副馆长,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

在上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曾是中国文学百花园里最娇艳的一朵,作者踊跃,读者众多。后有日渐凋零之感。重庆作家程华却以其优美的散文笔触和独具的镜头语汇,赋予了它的新生。《峥嵘》的若干篇章扣人心扉,感人肺腑,且镜头感超强,这与程华曾经是公安影视人密不可分。她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每篇都能改编成小型影视作品。敢在报告文学这个领域冲杀闯荡,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才华和情怀。预祝程华再上新台阶,预祝重庆报告文学事业再掀新篇章。

——赖永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广电集团节目评审)

作品选录

一夜之间,所有支撑所有念想都随丈夫去了。她原本饱满润泽的日子,蓦然间如同被抽干水分的枝叶,枯萎而忧伤。

春寒料峭,“头七”已过半月。夜深人静时,她一次次被回忆痛醒。她以前看些关于鬼神的电影电视便吓得不敢入睡,如今她居然渴盼这世间真有“鬼神”,有魂灵。她看过《人鬼情未了》,死去的男主不忍离开爱人,魂魄久久徘徊人间。

峰峰,你也会有魂灵么?

许多个不眠之夜,她一次次虔诚祈祷:峰峰,你在天之灵若知我痛楚,可不可以今晚回来看我一眼?

——摘自报告文学《君自垂千古 吾犹恋一生》

田里两具遗体,一名是民警,一名是辅警。两人的衣服碎成了布条,露出的肌肉被剧烈的爆炸冲击波撕扯得残缺不全,民警的脸被飞迸的爆炸物打穿,看上去扭曲变形。凝固的血、破碎的肉体、散落的瓦片……

暮色阴郁合围。一名年轻女子挣扎嘶喊着什么。几名民警淌着泪拼命拉住她,却不知该如何去安慰。女子是牺牲民警何万胜的未婚妻。这对相恋多年的小情侣,本打算次日去领结婚证。

遗体,是梁新宇与同事们抬出来的。那一年,何万胜26岁,梁新宇27岁。第一次直面如此惨烈的死亡,梁新宇仿佛看见死神狞笑着在身边逡巡。

——摘自报告文学《勇者的沉默,胜过雷霆万钧》

“弄不弄?”来渝几年,王梦琦改不了一口北方普通话,但醉心于火锅撸串江湖菜的她重庆言子倒学了不少。

黄纬国正待上前,王梦琦眼珠一转,慢悠悠迎面而上,趁“红头盔”不备,她冲车身一个轻擦并尖叫:“啊,你撞了人还想跑?”“红头盔”吃一吓,回头看是一纤瘦女子,一口普通话令其语气威慑力大打折扣。啊就凭你还想碰瓷?“红头盔”火起,脚一蹬一踩“嚓”刹住摩托车,袖子一捋两眼圆瞪准备干仗,却被铁塔般的黄纬国一把控制:“手艺不错,不用钥匙就能开走唵?”一看警官证,“红头盔”胖脸煞白。

——摘自报告文学《牵手》

多数人并不知搞技术的李江具体在忙些啥,也不清楚他整日两眼发直近乎失语的状态到底意味着什么。直到十几天后一个中午,正想上楼去实验室了解进展的技术大队大队长陈恩一头撞见手舞足蹈从实验室飞奔而出的李江。这个三十大几内向羞涩的眼镜男一把拽住陈恩猛力摇晃:“搞着了搞着了!(方言,即成功了)”

两人霎时眼冒星星:“啊,搞着了搞着了!”

全支队瞬间也欢腾了:“搞着了搞着了!”

——摘自报告文学《光芒》

一,了解。如果既不了解公安工作与公安民警又不扎实下沉采访,总以看“英雄”看“劳模”的视角去观察,其文字必然空泛虚浮脱离现实。二,阅历。警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性,就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只是其职业素养和反应让其有别于一般群众。如能撇开“英雄”表象而紧抓人性,写出来才能让人信服。三,观察与思考力。惟具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才可能于芜杂素材中挖掘精彩部分,甚至在主人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无心之语中一把抓住其真实的思想火花。

眼耳手心情感火力全开,全身每个毛孔都像雷达一样打开,逡巡,接收,感知。我以为这是写出真实鲜活的报告文学的必备状态,公安题材如此,所有题材概莫能外。

——摘自采访札记《像雷达一样打开自己》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