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是一直思考与摸索的问题。近年来,江津区致力于推动形成崇尚科学浓厚氛围,激活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力,在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办实事,打通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难点和堵点,营造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资料图)
立足“四服务” 推进江津高质量发展
据悉,江津区立足科协“四服务”职责,团结凝聚全区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先,江津区建立了区管领导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推动形成崇尚科学浓厚氛围,激活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力。区级各部门拿出实招、狠招落实《江津区“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做贡献”工作清单》,打通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堵点”。
其次,依托重庆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等平台,发挥科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引导院士专家、海外智力向江津集聚,先后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引进院士7名,重庆市海智工作站3个,引进海外智力团队3个。
第三,江津区在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上做实功,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通过办好科普活动、强化科普阵地设施建设、整合科普资源,营造科学氛围、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打造全域科普新格局,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目前,江津区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及自主特色活动,多次获市科协、中科协评为优秀活动;已建农村科普基地75个,社区科普大学17个、校园科技馆10个、科普画廊7个、社区科普馆4个。
第四,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上求实效,广泛发动科技工作者积极为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推荐的《关于建立全国科技馆行业职称评定体系的建议》的社情民意被民盟中央和全国政协采用。
积极服务企业 解决科技创新难点、堵点
如何在工作上给予企业帮助?江津又有哪些特有的机制或方式呢?
江津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体现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积极作为:推进园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指导园区、企业建立企事业科协,切实为企业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服务。目前,江津有园区、企业科协16个,为科技工作者打造了有温度、可信赖的家园,有效推进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一方面,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助力企业提质升级。2022年指导重庆市霏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市级“海智工作站”,引进全球超级电容炭前沿专家——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山口达明教授,推动集聚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建成3个市级“海智工作站”。另外,有效发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市级“院士工作站”作用,持续打造“院士领衔、高效助力、产业支撑、服务生产”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征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打通科技创新“堵点”。比如,每年由区科协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工业园、企业开展调研,全方位摸底企业的科技需求,依托“科创中国”平台,为企业推送科技资源,及时解决科技创新难点、堵点;同时通过开展科技信息推广应用服务,优化了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方法,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并产生效益;联合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走访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企业,深入交流人才引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基于双高建设的科创工作,将协会所“能”与学校所“需”有效结合。
打造优质科创科普品牌 助推乡村振兴、城市提升
为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江津区自主创建了许多特色活动:历年来累积落实区级资金1056余万元,打造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5个、科普示范社区31个,校园科普馆、社区科普画廊、社区科普馆21个,其中7个项目分别获市科协、中科协奖补项目,高效助推乡村振兴、城市提升;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方面,打造了“科普之光点亮儿童梦想”特色品牌科普活动,多次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多年坚持在每年3-4月份开展“农业科技宣传月”活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宣传、现场技术指导等,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全区农民科学素质提高,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科技服务“三农”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标签: 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