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新京报我们视频发布了一条视频,让观众纷纷“泪目”:视频中,一名在国外工作2年从未归家的男子,提前一天悄悄回家。开门瞬间,三个女儿立即扑了上来,一家人相拥流泪。
小女儿用手拭去眼角的那一滴泪,让许多为人父母的网友大呼“戳心窝子”;爸爸的那一句“不要哭”,也让许多为人子女的观众集体“破防”。一位网友的评论获得高赞:“实在是看不得这些,但又忍不住想看,最后是边哭边看。”
(相关资料图)
每年年初,B站上的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回家篇》合集都会引来无数新老用户打卡,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
在《迟来的新衣》里,在外打工的小两口一路骑着摩托车,从热闹的城市回到云贵的大山,把在城里买的新衣服拿给留守家里的女儿试穿却发现买小了,夜幕降临后看着熟睡的她商量“我们明年送娃儿去城头读书要得不”;
在《过门的忐忑》里,重庆媳妇跟着新婚丈夫,经历了“出租车——绿皮火车——过海轮渡”来到他福建平潭的老家,看着他在小舟靠岸的瞬间,像个孩子一样扑向码头迎接的家人们,眼神中充满了温柔与怜爱;
在《家乡的滋味》里,外派非洲的青年横跨半个地球,从热带回到雪乡,身上的穿着从短袖T恤逐渐变成了长袖毛衣和羽绒服,当他推门而入的瞬间,母亲先是一惊,然后扑上来把儿子紧紧抱住:“想死妈妈了”“妈妈给你做饺子去”;
在《63年后的团圆》里,与家人分隔一个甲子的老人,终于从台湾回到了故乡上海,他迫不及待地跑出机场,茫然地看着陌生的人群,直到背后传来一声苍老而喜悦的“阿哥?”……短片的最后,老人在兄弟家里给孩子们发完了红包,他拿着最后一个,走到一张黑白照片前,掏出最后一个红包放好:
“妈,我回来了。”
中国人对于家庭之爱,业已赓续千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就是这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之情。正如央视公益广告所描绘的那样,亲情是父母给子女买小了毛衣后的一通自责,是新婚妻子陪伴丈夫走过的一程又一程,是母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给儿子煮好的一盘饺子,是游子归乡后不停摩挲着的一张旧照片……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人们卸下一整年的担子,终于可以停下追寻的脚步,浓缩成心底深处的某个声音:
回家。
春节在即,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南北迁徙”:摩托车、私家车、绿皮车、高铁动车、飞机、轮船……他们用尽一切交通工具,只为和亲人团聚的那一刻。“回家的诱惑”年年都在上演,却从未“凉凉”。“爸爸回来了”之所以感动万千中国人,就因为这份沉甸甸的亲情,让人永远无法割舍。
特约评论员 周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