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此前进行“线上教学”的,2023年春季开学后会陆续恢复“线下教学”。老师和学生都将面临“线上教学”向“线下教学”的转变和过渡。如何做好重庆学校教学“线上”向“线下”的平稳过渡?
今年重庆两会上,重庆市政协委员、民盟沙坪坝区委会副主委、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泽军提交了相关提案。
(资料图片)
这些问题应得到重视
长期在教学一线,陈泽军注意到,在“线上”到“线下”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不适应、学习效果存在差异,以及心理不适应等问题。
具体而言,此前“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是在家或宿舍学习,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自由,学习时间节点比较灵活,过程性要求较低,学生主要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学生交流和师生互动就会少一些。尤其是一些实验课、实践课无法正常开展。
同时,“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自律和课程性质,受教师教龄、线上教学设备运用水平等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容易参差不齐。
此外,前段时间“线上教学“后,开始转为“线下教学”,学生心理也容易受到一些影响。学生从相对宽松自由的家里、宿舍回到教室,从长时间盯着电子设备屏幕到黑板、投影;从单独学习到集体集中学习,可能前期会产生不适情绪,自律性低,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
制定“过渡方案”关注“心理健康”
陈泽军建议,开展全面“线上”教学效果的分析和综合评估,科学准确地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找准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从而制定“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的过渡方案,保障教学质量。
此前,“线上教学”主要存在三种教学方式,一是实时直播、二是自主学习、三是实时直播+自主学习。接下来,需要针对各个学校不同的“线上教学”方式,制定向“线下教学”转变的科学过渡方案,并依据课程类型、教学设施设备、教学进度等,进行灵活选择。
此外他还建议,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正常返校后的前期,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引导,让孩子们尽快融入常规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状态。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标签: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