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即日起,广州日报推出“广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系列报道,通过点面结合的报道方式,全方位报道行动方案在广州落实落地取得的新成效和亮点举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双鱼乒乓器材成为多项国际重大赛事的器材供应商;山河智能盾构机、5G智能挖掘机等工程装备成为欧洲市场份额最高的工程装备;珠江钢琴产销规模连续20多年领跑全球……广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广州国企改革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广州市国资系统聚集多方合力,对照“规划图” 细化“施工图”,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截至2022年11月底,基本完成改革主体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组亮眼的成绩,是广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交出的最好答卷。广州国企资产总额已突破6万亿元,打造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38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广州国资板块”。今年承担212个攻城拔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236.22亿元,1-11月实际完成投资1308亿元,占全市比重约1/4,年度计划完成率105.8%,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今年1-11月,全市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0307.2亿元,同比增长10.2%;市属国企实现工业总产值5861.1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在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80.8 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亮眼。广州国资国企“自转”“公转”同发力,作为改革创新引领者、产业升级赋能者、湾区发展建设者、美好生活服务者的角色,随着改革日益凸显。
服务发展大局
五大核心产业从国企改革中收获红利
在不断变革中,广州国资国企持续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支持广州落实城市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广州国资国企主动围绕服务“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全市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集中,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主动谋划一批增量工业投资重点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产业一批增量工业投资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1-11月,市属国企工业板块企业营收、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9.6%,先进制造业企业营收规模占比达40%。
经过一轮洗牌,广州市属国企资源不断向汽车、金融、生物医药与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聚集,目前5大核心产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约占市属国企的50%,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另一方面,国企在改革中不断串联空间,链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夯实“产业链”亮点纷呈,通过龙头带动,在各产业领域培养一批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作为多条链条分链主的广州工控,聚焦提升广州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领域,通过投资并购行业头部企业,快速切入产业链空白和薄弱环节,推动自身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在轨道交通领域,我们并购鼎汉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率先突破;我们又和佳都科技、白云电气、广州地铁等本地产业龙头民营和国有企业联合组建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开创了轨道交通领域机电产品的系统集成标准解决方案,并围绕广州地铁、长沙地铁构建了机电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市场快速扩张推广。”广州工控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科技范”更足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近70%
位于广州中洲中心的XFC超充站,超充终端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KW,可达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极速充电体验。据了解,按照计划,2023年底前,这种XFC超充站将在广东、海南等地投建不少于300座。
这技术的背后,是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混合所有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巨湾技研的科研成果,针对当前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矛盾最突出的“充电慢、充电难”的问题,巨湾技研自主研发的XFC极速电池可满足10分钟从30%充电至80%,现已搭载广汽埃安AION V Plus70超充版车型,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好用的“心脏”。
今年11月初,在珠海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款无人机与便携机器人合体的小巧灵活机车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是广州无线电集团旗下海格通信自主设计的国内首创的城市立体空间机车一体防务系统——“天乘001机车一体化系统”,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既能“上天”也能“入地”,包括地下、管网等空间内部,可承载多种载荷,实现多种城市异构连续空间的搜救、监视、通信中继、投递、释放等,功能强大,可在城市应急、反恐维稳、救灾减灾等多种任务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以来,广州市属国企从改革中汲取发展动力,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实现新突破。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广州市国企研发经费投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17.7%。“科改示范企业”增至4家,占广东省新增科改企业的40%;累计组建各类研发机构618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42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近70%,较“十三五”初提高超20个百分点。
服务民生能力更强
近三年累计减免租金36亿元
在促发展的同时,城市能源、供水排水、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等民生服务也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位于广州海珠区的沥滘净水厂,与旁边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和谐共融,这里生产的再生水可为湿地水系补充水源。据介绍,生态化地埋式净水厂将污水处理设施转移到平均17米深的地下空间,全封闭运行,将臭气、噪声等邻避影响降至最低,同时通过先进工艺提升出水水质,环境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近年来,广州水投集团以对标世界一流为引领,聚焦城市水环境治理难点和民生关切“痛点”,以生态化地埋式净水厂为突破,地下建厂、地上建园,污水处理厂变身市民后花园、城市风景线。截至2022年11月底,广州水投集团建成运营地埋式净水厂10座,总产能186万吨/日,地埋式污水处理能力全国第一。
公共交通方面,广州地铁正全力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努力实现“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构建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十八号线首通段最高时速达160公里;二十二号线首通段、七号线西延顺德段均实现了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今年前11月,广州发展集团完成发电量超180亿千瓦时;完成天然气供气量超27亿立方米。
截至2022年11月末,广州市属国企职工人数49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万人。在最近一波抗疫一线,广州市国资系统累计共向全市派出支援力量38.9万余人次,持续保持每天约万人在岗的强度,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作出了国资国企的贡献。近三年,广州国资国企因疫情原因累计减免租金36亿元、道路交通费28.5亿元。(林晓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