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情牵滴翠丨李承萍:小聚青木引遐思

2023-05-06 11:48:25   上游新闻

小聚青木引遐思

文/李承萍


(相关资料图)

4月28日清晨,天气晴朗,春意盎然。山清水秀的青木关镇广场,欢乐的大妈大婶们迎着温柔的阳光,在激扬的歌声中翩翩起舞,悠然自得。

广场边文化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滴翠文学社早已布置好迎接重庆的作家们来青木关采风的会场。小巧舒适的会议室屏幕上滚动播出“情牵滴翠·重庆作家文学创作采风活动”的会标,以及滴翠文学社37年来活动剪影。

9时许,年轻漂亮的重庆市南岸区作协秘书长李秀玲第一个赶到了采访会场。她深情地说:“我对滴翠文学社早已仰慕,今天得有上游新闻组织作家采风的机会,早点来参观滴翠文学馆,先睹为快。”

10时许,参加采访活动的重庆作家和滴翠文学社的部分会员已陆续到场。

活动开场白由滴翠文学社的副社长秦开勇介绍了参加采风活动的重庆作家和文学社的部分会员,而后由我介绍文学社的发展概况。

说起滴翠文学社,我也是感慨良多。

青木关滴翠文学社,于1986年由罗成友同志组织了42名有志向、有朝气、有文学爱好的志同道合者,从最初一块刻蜡纸的钢板和一部油印机起家,靠会员每月2元会费买纸张办起了《滴翠》报和《滴翠》文学杂志。他们历经艰辛,坚持不懈,在历届党委、政府和市区作协和宣传媒体的关心支持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37年来,《滴翠报》坚持了每月一期,至今已出版287 期;会员们的文学作品由最初的区县级报刊发表,上升到全国的《人民日报》《文艺报》《诗刊》《中国文艺》等国家、省级的报刊发表,达到7000多篇;出版长篇小说25部,长篇传记文学1部,电影剧本3部,电视剧本1部,中短篇小说80余部,有100余篇作品被选入各种读本,有150余篇作品获全国孙犁散文奖、中国散文奖等奖项。

37年来,滴翠文学社培育出17名重庆市作协会员,2名分别成为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的记者、编辑。1999年到2011年,滴翠文学社分别被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作协授予“农民文学之乡”和“农民文学创作基地”的称号。

我感慨滴翠文学社诞生在青木关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沃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抗战文化的浓厚文化底蕴;有着乡音、乡情用不尽的文学创作源泉,有一批有志向、有作为的文学爱好者,是文学社坚守发展的根本原因。滴翠文学社就像一个培育文学人才的摇篮,培育出了重庆日报范长江新闻奖的罗成友,以及陈显明、郭永明、张儒学、秦开勇和茉莉等十多名作家。

采风活动中,滴翠文学社的创始人罗成友深情地回顾了他带领最初的老会员们创办滴翠报的艰辛和坚持文化自信、积极发展的过程。作家们看到了滴翠持之以恒的精神,给予了一片赞许的掌声。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曾多次来青木关采访,对滴翠文学社非常关心和支持,此次组织的采访 活动,就是在她的倡议下进行的。她赞扬滴翠文学社坚持了37年文学创作精神,满怀激情地说:“ 滴翠文学社在已经告别‘农耕时代’的时候,仍然持续着‘耕、读’,把青木关的乡音、乡情演绎得非常漂亮,非常突出,全国少有。”

活动中,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副主任宋尾,小说家贺斌、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龚炜、南岸区作协秘书长李秀玲等也分别抒发了对滴翠文学社的情感,并寄予了希望。

近3个小时的采访活动,一直沉浸于热烈、激情的气氛之中。同时也使参会的滴翠文学社会员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文学创作的教益和启发。

午后,参加采访活动的作家们趁明媚的春光,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青木关“美丽乡村”四棱碑村原抗战时期中大附中校址和纪念碑,考察采访了四棱碑新“新农村建设”的无土栽培的苗圃基地和一片金黄、硕果累累的沃柑果园,还参观了保存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仪表16 厂独特的红砖瓦厂房和车间。

作家们纷纷赞叹说,青木关的确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通过这次“情牵滴翠”的采访活动,把我们心连在了一起,并建议上游新闻和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多组织这样的采访活动,再来青木关和滴翠文学社的会员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交流,再来领略青木关美丽的风光。

(李承萍,青木关滴翠文学社社长。)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