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的凝视
李晓/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
【资料图】
一张新闻纸,已经迈入第38个年头。那年5月的晨曦中,它从白云深处打开,墨香漫漫中抵达到重庆读者的视野里,我还是一名高一学生,楞头青,少年维特的烦恼还没有来到,但心里蹦跳着文学的初梦,对纸质上刊登的东西有一种纯真的膜拜。
这张叫《重庆晚报》的新闻纸,诞生在令许多人热血沸腾的上个世纪80年代,彼时,各种思想思潮激荡奔涌,文学有着黄钟大吕的重量。报纸在那个年代次第打开,迎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我所在县城马路上灰尘滚滚,意气风发的报纸记者们步履匆匆,奔赴在时代的城市与田野,心怀激情采访、力透纸背写稿。记者是一个让人艳羡的职业,它在那个年代被称为无冕之王。同样,编辑也是,他在版面上似乎掌控着文字的生死大权。
喊一声《重庆晚报》,多少感怀交集!喊一声《重庆晚报》,多少岁月流逝!在这里,有把一生的职业时光都献给了《重庆晚报》的编辑记者,有绵绵不断给《重庆晚报》春蚕吐丝般的写稿人,有一直抚摸着这张报纸阅读有了包浆的老读者。在这时间的熊熊熔炉里,留下了燃烧的疲惫灰烬,也凝固成记忆的珍贵琥珀。
这些年,我一直给《重庆晚报》副刊写稿。夜雨副刊,在这块文学副刊田园的24节气里,也对应着我精神上一粒一粟的收成。在全国的报纸副刊中,我与“夜雨”散发的气场,在生命中有着一种舒服畅快的交融。在这里,我们相互凝视,陪伴守护。在这里,我们不言语也不尴尬,心里掌灯,迎来送往四季风雪。
而今,天风浩浩中,岁月风雪也缓缓落在了我的肩头,落在了我的鬓发上。一些人在路边、在酒桌上带着调侃甚至是戏谑般称呼的“李作家”,也一直没写出一篇可以垫枕的厚重之书文,这是我这个写作江郎的才尽才枯,能力与局限。我早就和自己妥协了,我只是通过文字来完成自己在精神生活方面的一点自给自足,没有余粮。
像《重庆晚报》这样的报纸,一同参与着我精神上的共创共治,除了感谢与祝福,也再没其他。听说在明年,《重庆晚报》将增加在重庆城轨道交通上的免费发行,在开往时代的高速车上,有人无意中拿起了这样一张新闻纸阅读,然后抵达到各自人生的站台,我想,它也是一次奇妙的相约。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 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