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洛阳:以文化合作社为载体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

2022-12-24 05:52:45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_地方动态

近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命名全省99个乡村文化合作社为2022年“河南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其中,洛阳4个乡村文化合作社上榜。近年来,洛阳十分重视乡村文化振兴,以乡村文化合作社为依托,坚持让基层群众成为乡村文化的主导者,文化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以文化反哺经济,助力乡村经济、文化全面开花,走出了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模式。

开展多元艺术活动,打通乡村文化振兴“最后一公里”


(资料图)

走进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海神乐文化合作社,二胡、古筝、琵琶等各式各样的古乐器映入眼帘,村民们一块儿演奏,其乐融融。“以前农闲时就在村里跟人聊聊家常,打牌打发时间,现在能学学古乐器感觉挺有意义的。”海神乐文化合作社社员介绍,村子中老年人居多,平常娱乐活动匮乏,如今到文化合作社弹弹乐器丰富日常生活,邻里乡亲间关系更亲近了。

据该文化合作社社长郭治会介绍,海神乐起源于周代,作为宫廷音乐代代相传,是村子中传统文化娱乐项目,后因种种原因走向了没落,古乐被人们遗忘。 “我父亲作为海神乐传承人,一直致力于让古乐器走向大众,便自发组织村民学习海神乐。”郭治会讲道,经过老一辈不懈坚持,海神乐在2007年申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弘扬这一传统古乐。

提起建立文化合作社后村子发生的变化,村民们纷纷坦言,文化合作社为村民们搭建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让大家也可以为传承弘扬非遗出一份力,村子也因此打响了名号,增强了村民幸福感和自豪感。

“如今,我们将海神乐演奏这一传统技艺带进大学,在年轻一代中传授古乐器,深受大家喜欢。”郭治会说。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基层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中提升基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来抓,通过乡村文化建设,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如今,村民身着华服,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以青山绿水为底色,或弹奏古乐器,或翩翩起舞,或临溪而歌,热闹非凡。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社区乡村文化合作社、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海神乐文化合作社、洛阳市新安县乡村文化合作社铁门镇千唐分社、洛阳市汝阳县窑沟文化合作社等众多文化合作社成为村民文化娱乐新场地。

以文化赋能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手握画笔,蘸取少量颜料后在画纸上轻轻落下,一片牡丹花瓣便跃然纸上,由片片花瓣慢慢叠加最终组合而成一幅雍容华贵的牡丹画,画的作者是来自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社区乡村文化合作社社员。“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现在要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回来学习画牡丹画,在村里就可以挣钱了。”平乐社区乡村文化合作社社员徐女士说。

据该文化合作社社长郭文现介绍,画牡丹画是村子中的娱乐活动,从最初的爱好慢慢发展成为产业,成为增加村民营收的一条致富路。“村民在闲余时间学习画牡丹画,将作品进行售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画牡丹画的队伍中。”郭文现介绍,如今村民大都成了乡村画师,不仅日常精神生活丰富了,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2010年,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建成,帮助更多乡村画师扩大牡丹画销路。“我们定期会邀请专业的美术老师教村民们画画,好多从零基础慢慢成为一名优秀画师。”洛阳唯纯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俊霞介绍道,如今园区已有1000多名画师,所画的牡丹画成为畅销品。与此同时,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也吸引了许多乡贤返乡创业。2016年,园区已有100多家网店在线上销售牡丹画。如今,已有200人左右加入直播带货队伍,宣传牡丹画。

从爱好发展成为致富新渠道,平乐社区乡村文化合作社仅仅是一个缩影。洛阳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创新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模式,增强基层公共文化发展活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文化合作社乘着政策的东风,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地经济营收的新途径。

采取“1+N”模式,以文化合作社为依托振兴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合作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下的文化志愿服务队,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让基层群众成为乡村文化的主导者,文化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让村民享有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张利说。

据他介绍,乡村文化合作社的队伍建设采取“1+N”模式,每个文化合作社整合本地民间文体队伍资源,至少建立1支基本文体活动队伍和“N”支特色队伍。在洛阳市汝阳县窑沟文化合作社,村民们以戏曲文化合作社为主要活动队伍,同时开展有摄影、书法等活动,丰富村民生活。

据悉,今年洛阳市以汝阳县、洛龙区为试点,各县区及偃师区、孟津区各建不少于4个乡村文化合作社示范点,全市范围内共建不少于30个示范点。年底前每个乡镇建有2至3家较为成熟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每个县区打造1至2个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合作社品牌;2025年底,洛阳市力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建设有乡村文化合作社。

文化合作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支持和补充力量。“在今后建设发展中,我们会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加强对文化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和业务培训力度,促进文化合作社向好向优发展。”张利坦言,下一步,将推动“文化合作社+”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培育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

责任编辑:王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标签: 文化发展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