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越来越没意思,商家越来越没有诚意,可能是这两天不停刷手机的很多人的一致体会。事先领了一堆券“防身”,为了各种叠加满减绞尽脑汁,甚至拿出了带公式的计算器,七算八算也没见得比平常便宜多少。尽管各家电商都煞有介事,互相比拼谁吆喝声大,但却都不约而同地虚晃一枪,雷声大雨点小,让消费者大多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令人哭笑不得的还有一些商家或是被平台裹挟,又或是迫于刷“存在感”的必要,先将商品提至一个令人不解的高价,然后放一张同样令人咋舌的优惠券,两者一抵正好是平常的正常价。值得一提的还有,这两年除了主播带货,定金+尾款的预售模式对客户的杀伤力更大,其实“尾款不付,定金不退”是否合理合法,还尚待公论,但这种玩法已经被几大平台玩得纯熟,预售下单的时候不勾选“我已同意定金不退”就无法提交订单,商业流氓可能也不过如此。
不出意料的话,这两天还是会有几大平台数据争创新高的新闻出来刷屏,统计口径见仁见智,因为很多成交是提前被锁定或延迟至双11。数据和客户感受可能大相径庭,冷静下来去看,商家的双11终究还是失了初心。回顾“双11”的发展,最初几年数据呈几何式爆炸升跃,羡煞旁人。这一代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者们,双11期间一个劲地“冲冲冲”,用真金白银来助推网络消费的升级换代。
但凡商家以诚待人,甘愿让利,消费者也自然会让商家薄利多销,爆款频出。这几年慢慢起了变化,“堪比奥数的复杂规则”“喵糖游戏(拉人头助力)套路多”“战线长及熬夜付款”“发货慢物流慢退款慢”等问题开始集中出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任不复,互相算计。
南都此前发布的《双十一电商平台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认为,从定金翻倍、品类券、跨店满减、津贴、红包补贴到计算赠品等,过于复杂,有待精简。另有很多消费者不想通过玩游戏/拉人头助力方式领现金或优惠券,觉得耗费精力、人情。看来还是卖家更胜一筹,但这种胜出着实没有半点意思,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底蕴与格局,更有“忘恩负义”之嫌。
实事求是地说,国人客户的本性还是带有东方儒家的厚道,并非一味痴心妄想“Bug”价,会因某一次出色消费体验而对品牌和平台投桃报李。而电商平台若是真的“玩不起”,急需盈利来让报表好看点,倒也可以直言相告,不玩这些噱头,并非不能理解,反而可能是一次漂亮的反向营销。
和移动互联网一样,双11这种人造的购物节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这个时候各电商平台若不思进取,一味套路,只能消耗原有铁杆用户(陪伴双11一路走来的消费者主要以80后为主)的激情,而最早一批90后已逾30岁,00后也已经成年。在他们的字典里,双11远不如EDG(刚刚获得电竞游戏英雄联盟总冠军的国内团队)几个字有吸引力,信息传播方式逐渐改变,某些社交平台(类似直播)大大降低了消费决策门槛,都给双11带来了挑战。这样关键性的生死存亡时刻,各电商平台不能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利让人,反而是一个劲地得意与沉迷于自己的套路和算法,这非但是没了初心,可能也是在“作死”的边缘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