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走向光亮处——《催眠师甄妮》读者见面会举行

2023-04-16 19:00:53   上游新闻

走向光亮处

——《催眠师甄妮》读者见面会举行

4月16日下午,由南岸区图书馆主办的“走向光亮处”——新书《催眠师甄妮》读者见面会在南滨路精典书店举行,近三百名读者参加了此次见面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书的作者冉冉女士是著名诗人,一级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冬天的胡琴》,发表长诗《冬天》《雾中城》《群山与回想》等,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艾青诗歌奖、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优秀创作奖、重庆文学奖等。《催眠师甄妮》是她历时10年,反复深入乡村、社区、医院、心理咨询工作室进行调研,接触多位催眠师、心理咨询师、医护工作者和睡眠障碍患者,沟通交流,搜集一手素材,数易其稿,苦心打磨而成。书中有着众多难以想象的鲜活细节,以及精练简洁的表达,呈现出一种诗性与智性相融合的美感。

冉冉介绍说,这本书讲述的不单是发生在催眠师与失眠抑郁患者间的治愈或未治愈的故事,更想呈现挣扎在迷茫时代、生活泥淖里的人们企望寻获身心健康,重建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

据了解,3月24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举行了《催眠师甄妮》的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赞扬了这部长篇小说,他们认为这部作品凝神于一个尚未得到人们重视的问题,由社会生活中的那些失眠人群,走进更加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将未经展开的社会压力所造成的诸种后果一一展开,巧妙地书写了失眠、抑郁的精神困境同自我救赎的关系,生动展示了世纪之交城市化进程中的丰富世相,让我们领受到现实生活的丰富广阔。同时,这部作品也体现了作者敏锐把握、周密运思,以向善崇雅的叙事风格,犀利、勇敢与真诚,证明了冉冉是创作上的多面手、耐心细致的现实主义者,通过关注失眠抑郁群体,把握时代脉动,回应人民心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担当。

在新书分享会上,有部分读者就深受失眠之困,通过与作者和专家们的互动交流,对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来自长望集团的熊丽然女士说她对该小说进行了反复阅读,感触很深,她说,“在这焦虑的年代,失眠抑郁之霾遮蔽亿万身心,在这多元并存的年代,救赎希望之流正暗涌潜行。”这部小说通过叙写甄妮由重度失眠抑郁轻生自弃到自我疗愈,成为催眠师救助“都市病”患者,借此寻获生命意义、重建人生价值的艰难历程为主线,又还叠加了师友闺蜜缱绻情谊,知识分子自发乡村建设实践,民间圣者高贵灵魂探寻,江城正邪势力交战等副线,多维度呈现了中国转型剧变期真实的城乡社会生活。

来自九龙坡区的邓新贵先生认为,阅读这部小说,作者不是简单臧否艰难时世下的复杂人性,而是客观呈现故事人物的焦灼与绝望,承受与救赎。通过书写甄妮的心灵成长历程,本书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面镜子,既映照了人们的缺失和遗憾,也为个体进行自我疗愈以及精神觉醒提供了范本。

也有读者认为,《催眠师甄妮》的可贵之处是没有简单地将精神问题精神化,而是综合化:甄妮的每一次精神创伤总是和他人、外部社会密切关联。小说的治愈性体现在,作者是让甄妮通过与医生裴加庆以及新月婆婆的交往,打开了更为开阔的生活空间后得以重振旗鼓,是亲情、友情的关爱和人际关系格局的重新塑造,治愈了孤独的个体,因为形而上的感受本身并不能治疗形而上的痛苦,只有进入更为复杂、不同圈层的他人生活才可能打开新的局面。

非虚构作家李燕燕在见面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在这本书中看见了“虚构”创作一座“城堡”的奇妙。“在甄妮身上,我看见了汤朝千等心理咨询师的身影及际遇,看见了他们自我疗愈并帮助大众的独特故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升华的纬度能映照这个时代。”同时她也表示,从普通读者角度看,这部长篇小说不“好读”, 因为语句带着诗性特征,读的时候必须思考,但这样的存在恰是“纯文学作品”“文学性”的特色。

作者冉冉在分享创作心路历程时也说到,本书写作是发现寻呼他者,也是重塑自己的过程。知行合一,是她写作和生活的毕生理想。希望通过努力,如裴医生和新月婆婆一样谦抑感恩,利他乐观,具备同他们一样坚韧繁盛的心力,在信与行中建立起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如他们一样去连接他人、环境和时代,行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爱。

分享会现场还邀请到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永东、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姿、心理咨询师陈欣、心理咨询师汤朝千等一起,和作者、读者们一起共同展开了这一场关于文学与自我疗愈的深层次对话。

上游新闻记者 陈泰湧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