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3月2日,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揭晓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记者从广州市总工会获悉,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电通信设计师张路明,成为本届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之一。
作为无线通信领域公认的技术专家,张路明坚守岗位40年,以其在短波通信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自2018年首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举行以来广州首位“大国工匠”。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选择在工匠文化底蕴深厚的广州市举办,是首次在北京以外地区举办。而广东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在广州成立。
主持设计了四代通信设备
“嘀嗒嘀嗒嘀嗒……”从小,电影里面的电波声就深深地印在张路明脑海里,这是启蒙他进入短波通信领域最初的声音。
1984年夏天,21岁的张路明学成毕业,以射频设计师的身份来到了广州海格通信的前身国营第七五〇厂工作。“精于此道,以此为生”,幼时的兴趣继而成为奋斗终生的事业。
短波通信是什么?张路明解释说,“短波通信是一种不依靠基站、卫星转发,通过电离层反射来进行通信的一种手段。以前,短波通信基本上都用在远洋航海、两大洲之间的。现在,这些领域更多采用卫星通信。但若是在极端情况下,卫星可能被打掉,海底电缆也可能会切断,这种情况下,短波通信就成了唯一的通用手段。”
对一般人来说,短波通信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而张路明一扎进去就是几十年。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他一直在技术研究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听那些电波所呈现出来的声音,先后参与研制了四代短波通信系统产品,主持了三代短波通信系统设计,为我国短波通信装备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开始研制的是模拟电台。简单来讲,这项技术就是将人讲话的声音直接承载到无线电波上面发送出去,对方收到电波后直接解出来就可以听了。张路明主持设计的某型模拟电台,当时是国内首创采用小数分频频合技术,解决了高精度信道跟踪的核心问题,并提高了电台的抗干扰性。这一跨越性技术的采用,极大地缩小了我国短波通信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而张路明设计的第二代数字化跳频电台,则是把话音先数字化,转化为数据,再去承载到无线电波上。这一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实战环境下短波通信系统受干扰的问题,保证远程通信可靠和畅通。
张路明主持研发了短波第三代智能通信电台,实现了短波通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针对现代信息化作战中对通信组网、传输速率和抗干扰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张路明又研究并实现了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共址滤波器射频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装备同址工作时的互相干扰问题,实现了恶劣电磁环境中的多链路并行可靠通信,大大提升了通信装备的系统集成化能力。
“要有回报,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
不断的技术突破创新背后,是张路明对科学技术40年如一日的钻研。苦吗?累吗?他说,“苦也苦,累也累,但值得。”
通信的设备要在极端条件下测试,才能保证性能稳定与可靠。在北方的漠河,气温低至零下四五十度,通信设备必须耐得住严寒的考验;在南方,常年高温高湿,通信设备基本像是泡在热水里一样,通信设备也要正常运作。为此,张路明和他的团队在零下四五十度或高温到55度的研发环境里,对产品进行无数次、长时间的测试。通常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解决完问题不出来。要是碰到技术解决不了的关键问题或是紧张任务,更是要几天几夜不睡觉来寻找解决方案。对于这样的工作条件,张路明却说,“我对这个无线通信很感兴趣,我不觉得苦,乐在其中!”
张路明之所以能一心埋头短波通信领域几十年,除了对工作的热爱,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三十多年来,我的妻子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以及小孩的教育。没有她的支持,我很难坚持这么长时间,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
此外,稳定的工作环境也让他能安心钻研。“单位有优良的体制和机制,使我能够安心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在张路明2006年取得一定成绩时,公司专门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路明实验室”,这使得他在专业工作上能够更加专心、专注。
在张路明看来,人应当对社会做出贡献。在他的实验室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着白底红字的标语,“金钱是事业成功的附属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邓潇丽通讯员穗工宣
图/通讯员提供
标签: 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