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南京,记者 王俊仙)讯,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质押”风波仍再发酵,又有一家上市公司称存款被莫名质押担保。11月15日晚间,科远智慧(002380.SZ)公告称,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存款被质押担保。目前已到期4000万元,还有2.55亿元未到期存款显示被质押。这对于今年三季度末账面货币资金余额4.76亿元的科远智慧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有分析人士对此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两起企业存款“莫名”被质押担保事件应该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存款被“莫名”质押
根据公告,科远智慧全资子公司于2020年11月10日使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4000万元购买了某银行南通分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到期日为2021年11月10日,年化收益率2.13%。但公司4000万元定期存款到期未能及时赎回。
11月15日晚间,科远智慧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此前对定期存款被莫有原名质押事件完全不知情,上周五刚得风障压知此事,这两天一直在与某银行南通分行沟通此事,已明确要求某银行南通分行方面出具有效证明材济外满料。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回复。
据悉,科远智慧向某银行南通分行问询得知,公司4000万元定期存款于2020年11月10日已作为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南通瑞豪”)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质押担保,目前南通瑞豪未能按时偿债。
对此,科远智慧公告称公司已于11月15日向警方及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报案。
或为“冰山一角”
而从目前披露信息来看,该事件与目前尚无定论的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质押”风波有相似之处。此前济民可信集团指控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在该集团旗下山禾药业和恒生制药“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存款企业在渤海银行的28亿元存款,用作给第三方公司的贷款质押担保。
近日证监会国际部向渤海银行出具的一份境外上市反馈意见中,要求该行详细说明存款人为第三方提供质押担保的情况、进展,并问询该行相关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或不当操作的行为。
对此,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曹啸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企业存款莫名被质押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企业内部有人知情,配合银行和第三方做了质押担保,企业风控出了问题;另一种是企业确实不知情,银行向存款企业有意识隐瞒了产品的高风险情况,或与第三方联合做了质押担保,银行风控存在问题。
曹啸进一步向财联社记者分析称,这两起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银行在现有竞争体系以及监管制度下竞争激烈,尤其是中小银行负债和资产两端压力都比较大,反映到银行内部考核压力增大,可能促使银行内部有人去采取一些高风险行为,而这又暴露了银行内部风控缺陷,因为这种大额质押担保不是一个人能办成的事情,涉及了银行内部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近3亿存款存风险
而对于科远智慧来说,公司面临风险的资金不止上述4000万元存款。
经过科远智慧自查,截至公告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在某银行南通分行购买的定期存款总额为3.45亿元。其中,到期未能赎回的金额为4000万元,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金额为2.55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其中1.2亿元将于今年12月9日到期,剩余定期存款将在明年1-7月到期。这些被质押的定期存款中,除了自有资金外,还有1.2亿为募集资金。
上述科远智慧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在某南通分行未到期显示被质押状态的银行存款金额2.55亿元,应该都是为南通瑞豪做的担保,但上市公司从未接触过南通瑞豪。
天眼查显示,南通瑞豪成立于2014年05月0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卫生洁具、陶瓷制品、建筑材料、装饰装潢材料(油漆除外)、五金机电的销售等,股东为两位自然人。
有国有银行资深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此事件逻辑来看,如果确实如存款方企业所说其并不知情,那么某银行就涉嫌配合借款企业挪用储户的存款做担保。
曹啸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如果说确定企业不知情,且存的是正规的定期存款,那企业最后拿回本金从法律上和监管上来说,都是没问题的。而即使企业收取了高收益,如果企业能够证明银行没有充分披露产品风险,责任还是银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科远智慧账面上货币资金为4.76亿元,这意味着这些被“莫名”质押的定期存款占据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