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从4月3日至5月10日,A股市场逐步回暖,连续24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万亿元。这一数据让一些投资者情绪高涨,充满期待,期待牛市的到来。然而,随后市场的量能却骤然变化,连续多日萎缩至9000亿元左右,这让一些投资者的情绪起伏不定,担忧市场是否即将进入熊市。
A股市场一直以来有着“量为价先”的说法,许多人认为,没有大的成交量,就很难有大的行情。因此,将万亿元成交量视为牛熊市的分水岭,作为判断A股走势的重要依据,甚至唯一依据。然而,笔者认为,在新的资本市场生态下,有必要重新认识成交量,过度关注并不可取。
回顾A股市场的发展历程,当万亿元成交量初现时,的确出现过“量为价先,天量天价”的情况。例如,2015年,A股市场连续43天成交量超过万亿元,带来了一波牛市行情。因此,万亿元成交量被视为交投火热的标志,投资者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经过8年的发展,A股市场的规模大幅增长,万亿元成交额的影响力已经不同以往。通过对比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5年初,A股市场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0万亿元,平均到每家公司的万亿元成交额约为4亿元。而当前A股市场上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90万亿元,平均到每家公司的万亿元成交额只有1.8亿元。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万亿元成交额或将成为常态。
进一步分析当前的A股行情,我们也可以看到,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并不意味着牛市的到来。近期,A股市场呈现出结构性行情,人工智能、中特估等热点频繁转换,部分短期资金在不同板块中迅速切换,导致整体成交量不断放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