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重庆召开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暨“渝悦养老”“精准保障”行动动员部署会,全面总结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工作,下一步重庆将扎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渝悦养老”“精准保障”行动。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增至32.8张
目前,重庆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1.1万个,养老服务床位达到2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增至32.8张。
(相关资料图)
过去一年,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74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设置村级互助养老点8000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探索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进家庭”可持续社会化运作模式,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216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2728个,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每年惠及100万城市老年人。
老年人照顾服务方面,重庆开办“中央厨房”,开通“助浴快车”,全市设置助餐点1391个、助浴点597个、助医点1003个,累计助餐200余万人次、助浴20余万人次、助医160余万人次。开展乡镇敬老院“三改”行动,改造升级乡镇敬老院529家。建成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60个、护理型床位8000余张,实现有意愿入住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
此外,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支持500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带动各区县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1.5万户。
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0多亿元
在社会救助方面,过去一年,困难群众救助问题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分层分类精准救助体系持续深化,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0多亿元,有效保障150多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其中,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不断巩固,持续健全完善综合救助保障政策体系,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对象开展常态化摸底排查。按规定将21.4万符合条件对象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同时,重庆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住兜牢,及时调整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17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8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32元,涨幅均为12.8%。支出资金74.5亿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95万余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11.84万人次突发急难临时性生活困难得到有力缓解。
建立“一清单、两机制、两体系”
会议指出,基本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中最具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服务,是“渝悦养老”行动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加强重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逐步建立健全“一清单、两机制、两体系”。
记者了解到,“一清单”即要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要在评估认定的基础上,主动、准确识别贫困、失能、无人照料等特殊困难老人,分门别类予以高龄津贴、意外伤害保险、家庭养老支持服务、优抚供养、社会救助等服务。要做优普惠服务,这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要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中医养结合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真正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康管理、老年教育等服务。
“两机制”是要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民政、卫生健康、医保、残联等部门要按照《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对老年人情况进行全面、及时摸排,将入户调查与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动态掌握老年人家庭、身体、经济等变化情况;依托全国、全市相关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评估结果数据全国范围互认、各部门按需使用。此外,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基本养老服务作为今后财政支持的重点,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略高于财政支出增幅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两体系”是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对于公办机构,关键是优化调整,加快设施改造达标,推进公建民营,力争今年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3000张。对于社会机构,关键是错峰发展,持续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力争今年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30所、护理型床位5000张。对于城市社区,关键是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助餐、助浴、助医“三助”行动,加快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对于农村地区,关键是填平补齐,深入推进乡镇敬老院和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联建提升工程、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工程,积极推行“四有五助”互助模式。同时,积极拓展数字养老生活服务场景,让养老更加智能。
此外,在社会救助方面,下一步,重庆将实施“精准保障”行动,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上游新闻记者 李舒
编辑:杨虹
责编:孙琼英
审核:周尚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