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头条大赛(第18季)丨程华:电影《怒吼》的重庆故事和情怀 环球快资讯

2023-04-25 11:56:19   上游新闻

电影《怒吼》的重庆故事和情怀

文/程华


(资料图片)

4月22日下午,重庆江北英嘉国际影城,电影《怒吼》首映式,嘉宾如云,热闹非凡。

我踱进剧场,找个偏后位置坐下,远远地望向站在台上的《怒吼》制片人李海洲。我突然感觉此时的我考官附体。虽然身着牛仔裤运动鞋的“李制片人”看似淡定,但我基本能肯定他的小心脏已搭上了过山车——面对堂座黑压压足有400人的“考官”阵容,估计他握着话筒的小手有点冒虚汗了吧?

果然发言比往常内敛多了。认识这些年,“李制片人”给我印象总是心高气傲,我们在文学活动中鲜有交流。估计学养、阅历、个性、职业都大不同的我们,即便聊也是尬聊。但公正地说,这人的才华的确令人服气,比如偶然读了他随手写的序,我立马下单买下一本《每天一道江湖菜》;比如看了他编导的校园题材短片,我能被一部乔装成文艺片的宣传片忽悠得眼眶发热。我还了解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诞生于部队源自于荷尔蒙,他被一群款款走过身边的青春女兵隔空启蒙,由是写出了《十二个女兵走过大街》。

这两年有了些接触,但终是get不住他那清奇的脑回路。一次,他把我的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散文批得一钱不值,一个月后,他又微信表扬我,说要编发我另一篇稿子(我认为这篇远比不上挨批那篇),说原来你能写好散文的嗦?又一次,听我唤他手下一个美女编辑“影影”,他一脸嫌弃地说,真是搞不懂你们这些妇女。我暗里狂翻白眼:妇女怎么了,没妇女你还能从河底爬上来?

小样!估计小时候没少挨他那警察父亲的胖揍吧?

嗳,跑题了,以上权当铺垫吧。虽说对李海洲颇有微词,但我有理由相信,在文学、影视创作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领域皆长袖善舞的他,是大概率能胜任电影制片人角色的。看完时长近2小时的全重庆派电影《怒吼》,我的猜想果然得到印证。

《怒吼》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1937年9月,重庆电力公司职工和抗战爆发后流亡到重庆的文艺工作者成立了抗战时期重庆的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怒吼剧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剧社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演出收入除维持剧社正常运转,其余尽数捐给抗战一线。他们先后排演了《保卫卢沟桥》《民族万岁》《安魂曲》《牛郎织女》等话剧。剧社成立不久,就在重庆国泰大剧院首演《保卫卢沟桥》且连演四场,台上演员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台下观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演出大获成功。

怒吼剧社影响力之大,有育才中学的校史为证:抗战期间,陶行知校长在重庆观看了剧社排演的话剧后,激动地组织师生跋涉百里,从合川专程赶到重庆观剧。那时条件何等艰苦啊,交通工具极少,于是男生步行、女生乘船,背着干粮和铺盖卷赶来市区。足见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战火离乱中的人心具有多么巨大的鼓舞与凝聚作用。

《怒吼》中的怒吼令我震撼的有两次:一次是目睹工友被特务开枪打死,男主吴越先狂吼着冲上去与一群特务拼命;一次是眼睁睁看着剧社的地下党员明辉被特务抓走,面对明辉“不要冲动”的暗示,吴越先强忍着发出了悲愤的怒吼。怒吼乃动词,《怒吼》中的怒吼则成为一种不屈、刚勇的意象,一种对外族辱虐的反抗、对强权压迫的血拼。而怒吼剧社的时代价值与意义正在于此:血雨腥风中,他们是一簇划破暗夜的火光,集聚起民族的血性与必胜的信念;半个多世纪后的和平年代,他们仍是一盏不灭的明灯,照耀着华夏民族拼搏奋进的漫漫征程。

电影《怒吼》巧妙地通过一本从抗战时期记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旧日记,将相隔大半个世纪的两个年代发生的故事交替穿梭、平行剪辑,一条主线讲述了怀才不遇的现代青年戏剧人刘鹤鸣与爱好戏剧的女孩方萌之间的相遇、相知,以及围绕旧日记的发现、启发、感动,从而创作剧本《怒吼剧社》的过程。另一条主线讲述了旧日记的作者吴越先从一名懵懂倔强富有正义感的农村青年成长为怒吼剧社的中坚力量,最终在重庆解放前夕为保护电力系统而牺牲的人生轨迹。电影中吴越先和家昌与仗势偷电的国民党特务发生冲突,家昌中枪死去,其原型来自1945年的特务枪杀胡世合事件;电影中剧社的共产党员明辉牺牲于渣滓洞,其原型就是当年在“11.27”大屠杀中殉难的电力职工何敬平;而电影中的虚拟角色吴越先在解放前夕护厂斗争中牺牲,也是取材于1949年发生在电力公司的真实历史事件;就是电影中的吴越先与孙卓樱在台上表演的话剧《牛郎织女》,也是当年怒吼剧社的热演剧目之一……取材于历史,忠实于史实,又在事实基础上加以艺术提炼和发挥,爱情、理想、追求、献身等元素与两条主线相互交织、不时穿插而毫无生硬感、“跳戏”的违和感,足见编剧与导演的情节构置与叙事功力。

“李制片人”介绍,《怒吼》的创作思路是“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小成本”毋庸置疑。根据我数年的影视创作经验,从没有名角、场景偏小、群演规模偏小、除片头外少有特效处理等分析,本片预算应该不高。但从性价比来说,这的确是一部效果N倍于开支的好影片,这部作品主创团队的创作实力与激情必定是满格的。

曾几何时,“情怀”成为矫情的笑话。而李海洲大声地“吼”出了这个词,足见他对这部作品的认真程度和足够的底气。他相当嘚瑟地说,《怒吼》是典型的“全重庆派”电影——从项目发起、创意构思、剧本撰写、演员遴选、场景勘定到拍摄与制作,全部创作流程均由重庆籍优秀电影人完成。全部取景地都在重庆,连没有一句台词的群演都主要由重庆电力公司员工助力完成。他和整个主创团队为此感到骄傲。

嗯,相信所言不虚。本片男主由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重庆籍演员雷丰瑞担纲,女主由来自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青年演员焦仲慧担纲,两个主角堪当大任,将分属两个年代的年轻人演绎得细腻动人、富有层次。而本片的导演郑正,被誉为重庆具有旗帜意义的导演,很多年前就获过中国电影剧本最高奖“夏衍奖”。至于群演,重庆育才中学师生和电力公司员工我不认识,但我在大屏幕上着实看见了一些熟悉或不太熟悉的面孔:那个操着“川普”授课的老师,就是名气溢出诗歌界的西南大学著名“咆哮派”教授邱正伦;那个台下观剧并狂拍巴巴掌的女学生,就是《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的美女编辑;还有那个狗仗人势欺负电力工人的恶人,就是该片某剧务人员……从2021年7月26日开机以来,28天的拍摄时间与酷暑季节恰好重合。《怒吼》从主创团队到几百名群众演员挥汗如雨,最高纪录是连续拍摄30个小时,有时一个镜头连“卡”几十遍也从无怨言。这种吃苦与执着精神,其内里就有一种“情怀”在支撑。一群人虔诚地打捞半个多世纪前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用实际行动向先辈们的热血与付出致敬,这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很多年前,李海洲便想完成一部在重庆拍摄、由重庆人主创的电影。《怒吼》圆了他的梦想。这进一步证明了这是一个除了高谈阔论还能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心怀梦想的人。相信他定能以梦为马仗剑天涯,捣鼓出更多更好的各种作品来。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