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生的时光总会结束,但生命的故事却永不止息。
(资料图片)
电影《人生大事》中,演绎了巷陌殡葬师的日常,释放出关乎生与死的沉重话题。死亡的庄严与临别的温情从来就不是相互分离的,生死与爱恨同为人生大事,引发了人们的共情。
清明时节,缅怀先人,敬畏生命。
入殓师、殡仪礼仪师、殡葬接线员、职业“守墓人”……他们怀着敬畏之心,送别人生的最后一程,守护生命终点的尊严,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周萍(左一)和同事们在准备代客祭扫的祭品
戴上白手套、轻拭墓碑、摆好祭品、敬献鲜花、90度鞠躬……
4月4日,清明节前夕,重庆市南岸区灵安陵园,前来祭奠亲人的市民多了起来,陵园工作人员周萍和同事们也迎来一年最忙碌的时段。
作为陵园的一名资深礼仪师,代客祭扫是周萍最近的重点工作之一。像以上这样的流程,多的时候,她和同事一天要重复十余次。
从接待员、墓地销售、礼仪师……18岁开始就在陵园工作的周萍,把陵园各项工作做了个遍。她在这里直面一场场生离死别,也一次又一次见证着人间最柔软真挚的温情。
“这就是我的事业,我会一直干下去。”周萍说。
18岁当“守墓人”
父亲是最大支持者
△周萍(左一)和同事们准备代客祭扫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但谈及死亡,大家往往有所避讳,甚至连带着忌讳“和死亡有关的人”。因此,殡葬行业一度也成为“冷门”行业。
但18岁的周萍,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陵园“守墓人”,这一做,便是23年。
2001年,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周萍,站在了找工作的十字路口。而彼时,就在离家不远处的灵安陵园正在招聘接待人员,从小就“胆子大”的周萍决定试一试。
“除了自己不排斥,家人的支持也是我从事这个行业的最大动力。”周萍介绍,当时,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忌讳,让自己也有过压力。
比如,别人常常会惊讶地问她“你不害怕呀”“干嘛不换份工作”。而她自己,也把握着“分寸感”,默默地遵守着行业内的一些习惯——不主动去参加亲朋好友的“喜宴”;与人道别时不说“再见”……
但每逢此时,比周萍早一年“入行”的父亲总是不断开导她:“你又没干啥坏事,我们这是在做善事,不要有心理压力,只要你喜欢就只管做下去。”
于是,这些年,周萍不但没换工作,还从接待员、礼仪师到墓地销售……把陵园各项工作做了个遍。 手捧陌生人骨灰盒、深夜巡逻墓地,乃至夜宿存放骨灰的“骨灵堂”楼下,这些旁人听起来就害怕的事情,成了她和同事们的日常。
近年来,随着“云祭扫”等服务兴起,周萍和同事们又多了一项工作——代客祭扫。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祭扫十余个墓位,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墓碑前,鞠躬上百次,尽最大努力将委托人对逝者的哀思传递好,用心守护每一份嘱托。
见惯生死
才更加敬畏生命
△周萍(左一)和同事们准备代客祭扫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墓地是悲伤、冰冷的。
但周萍恰恰感受不一样。
在她看来,在这里,有生离死别的悲伤,但更有人间最柔软真挚的温情。
“三年前,陵园来了一位年轻女孩,她父母每次来看她,都会带来她生前喜欢的多肉植物和猫猫等玩偶,一边放着她喜欢的音乐,一边与她聊天。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父母还把自己的墓穴也买在了旁边。”
“还有一次,在带一位阿姨看墓地过程中,经过一位年轻女孩墓碑旁时,阿姨突然停下泣不成声。原来,她认出这位女孩正是她女儿的病友,此次看墓地,正是因为女儿也处于病危中,她随即定下了旁边的墓地,让两个年轻人做个伴。”
“陵园还有个年轻弟弟,20多岁,他的亲人每逢节假日,都会找我和同事们代祭,并会特意交代,早上去给他买面条、包子,中午的时候又去给他点他喜欢吃的菜、喜欢喝的饮料……”
虽然在陵园每天不断地重复经历,见证不同的离别,但说起一个个场景,周萍依旧会有不同的触动,忍不住眼眶湿润。“每一座墓里其实都是别人思念的人,我的爷爷奶奶也安葬在陵园。”
这样的共情,也让周萍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服务的是‘两个世界的人’,不仅要让逝者安息,更要带给生者慰藉。”周萍说,做这个行业越久,也给自己带来更多关于生命的思考。“每天见证生离死别,会让你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生死,但同时,你也会更加敬畏生命,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个人。”
行业逐渐被接受
有了更多年轻面孔
△周萍的同事们在代客祭扫
在陵园工作20余年,周萍不仅在这一行感受到了给予他人慰藉的价值感,也见证了行业的悄然变化。
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人们对待生命也有了不同理解。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厚养薄葬”的观念,不少人开始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通过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法,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如今陵园节地生态葬占比已达33.8%以上。
让周萍更为欣喜的是,在这个稍显沉重的行业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年轻面孔。
1995出生的游璐,原本学的播音主持,但却选择来到陵园成为一名代客祭扫礼仪师;1999年出生的郭岚,已经成了陵园的综合部长……目前,在周萍所在的陵园,有十余名核心工作人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
在与旁人接触的过程中,周萍也有了更直观的体会,谈到这个行业,大家不再避而远之,不少亲戚朋友乃至客户,还会主动问她陵园是否有招聘岗位……
“这体现的都是大家对这个行业态度的转变,这个行业越来越被理解和接受了。”在周萍看来,虽然大家入行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这个行业因为年轻力量的加入,正在走向更专业、更职业的道路,也正在改变大家对这个行业固有的偏见。
“生离死别,始终都是人们内心一道难以跨越的心理屏障,我希望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到行业中,用专业的技能和温暖的服务,让这道屏障能变得更柔软。”周萍说。
上游新闻记者 孙琼英 摄影 甘侠义
编辑:陈璐
责编:蒋艳
审核:周尚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