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 黄润秋部长和赵英民副部长以“四不两直”方式去河南和陕西对企业开展检查,检查了企业13家,发现存在大量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
(资料图)
会上有记者提出,今年2月下旬,生态环境部两位领导,不打招呼前往河南、陕西查污染情况,发现一些企业存在屡查屡犯、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问题。为何当前还有这么多企业,包括部分的国有企业仍然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怎么让企业真正扛起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图片来源/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摄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国发生了一次长达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等地。”刘炳江直言,生态环境部为此启动了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是效果不理想,这不符合逻辑。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一次污染过程,应对方面有一些问题。2022年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河北已经全部退出后十位,现在后十位中河南占四个,陕西占三个。
刘炳江介绍,黄润秋部长和赵英民副部长以“四不两直”方式去河南和陕西对企业开展检查,检查了企业13家,发现存在大量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
“对此我们督促相关省市开展调查,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刘炳江透露,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关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现在相关省市已经全面行动起来,各级领导也以“四不两直”方式查处相关违规违法企业。
“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频发,充分暴露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项。”刘炳江指出,一是部分企业漠视法律,突破底线。企业无视环保法律法规,存在侥幸心理,肆意偷排偷放,想方设法逃避监管,甚至多方串通,形成系统性造假链条。在局部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弄虚作假,归根结底是企业治污设施投入不足造成的,达不到标准要求只能弄虚作假。
刘炳江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以点带面,帮惩结合,督促企业扛起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组织各地以案为鉴进行警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也忠告违法企业要敬畏法律,若敢违法,必将受到惩罚。
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文
编辑:徐远哲
责编:郎清湘 邹渝
审核:冯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