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世界癌症日|三甲医院医生讲解常见的癌症七大误区

2023-02-04 09:55:17   上游新闻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近年来随着癌症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为了让大家对癌症有更多的了解,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陈英华,她讲诉了日常接诊中癌症诊断和治疗中常见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癌症就是不治之症

在过去,因为医疗手段相对落后,许多人都是谈癌色变。当年风靡中国的韩剧《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中,都出现了女主角得了癌症痛苦去世的桥段。


(资料图)

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据陈英华透露:“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了癌症防治的三个1/3学说,其中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目前癌症治疗的手段也很多,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以及现代中医药治疗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患者可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多学科专家意见,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治疗之路。”

误区二:手术治疗太痛苦

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早期有肿瘤的癌症,都会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可部分患者认为“手术伤元气,一刀下去不死都残废”“手术了还会扩散,不如不切”,因此惧怕手术治疗。

对于这种认识误区,陈英华表示:“对于很多早期肿瘤来说,手术仍然是有效控制癌细胞扩散甚至治愈的主要手段。2009年,我曾为结肠癌患者陈先生做了腹腔镜的肿瘤切除手术,术后还进行了化疗,结果现在13年多过去了,他的癌症都没有复发过,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针对部分患者担心手术后元气大伤,陈英华介绍道:“现在切除肿瘤的手术,不再只有开胸一途,还可以选择腹腔镜、胸腔镜、纵隔镜等微创手术,这些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很快就可以出院。”

误区三:化疗掉头发死得快

很多影视作品中,癌症患者进行化疗之后,都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头发也会掉光,最后还是去世。这让不少人误会化疗就是掉头发变丑,然后身体越来越虚弱直到死亡。

陈英华驳斥了这种对化疗的刻板印象:“化疗的确是存在呕吐、掉头发的不良反应,但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来说,化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我们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和剂量,是可以有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2005年,我们科室曾治疗了一位淋巴癌患者,当时他接受了化疗联合手术以及放疗,治疗后效果很好,17年都没有复发。”

误区四:靶向治疗是智商税

靶向治疗是最近几年讨论很热的癌症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使用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患者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生物靶向治疗那一颗小药丸有效吗?陈英华表示:“靶向治疗最近几年临床运用很多,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的靶向药需要基因检测,一旦检测适合的话,效果远远超过了放化疗的效果。”

陈英华还结合接诊的情况,举了一些例子:“靶向治疗在我们科室已经使用多次,效果都很明显。比如2017年来我们科问诊的患者王先生,他来的时候已经是肺癌晚期,还出现了骨转移。本来他来是想做姑息治疗的,没想到进行基因检查后,发现适合一种靶向药。结果吃药之后他的肿瘤迅速萎缩,目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已经看不到了,到目前为止他仍能健康生活。”

误区五:晚期癌症没必要治

晚期癌症患者因为会出现疼痛、消化道梗阻、出血等症状,产生厌世的情绪,觉得晚期癌症没必要治。陈英华认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即使没有很好的靶向药,我们没有办法根治癌细胞,但是也可以通过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等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可以长时间带瘤生存。”

为此陈英华还举了一个例子:“2019年,急诊科曾收治了一名50多岁的肺癌晚期患者,他因癌细胞转移到了脑部,出现了昏迷的症状。经过急诊科、肿瘤科、老年科等多学科合作,对他进行了联合治疗,最终有效控制了癌细胞,现在他已经带癌生活近4年,并且重返了工作岗位。”

误区六:节食可以饿死肿瘤

肿瘤生长需要营养,于是有的患者想当然的认为通过节食可以“饿死”肿瘤和癌细胞。陈英华表示:“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肿瘤的生长依赖于供养的血管,仅仅靠节食,不但无法阻止血管输送营养,还可能因身体缺乏营养,导致免疫力下降,癌细胞进一步扩散。”

在日常接诊中,陈英华也很重视患者的营养:“癌症患者的营养需求本身就比普通人大,应当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我们科室在治疗癌症患者时,还会请营养科的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指导他们合理膳食。针对化疗后呕吐、吃不下饭的患者,我们也会使用营养制剂,保证患者的每日所需。”

误区七:放疗之后有辐射

有的患者在做完放疗回家后,觉得自己身上有辐射,不敢抱孩子,也不敢去接触他人。陈英华认为这种情况不必担心:“在医院接受的放疗,大多是外罩式放疗,患者是被动接受机器照射,直线加速器产生的射线并不会在身体中残留,所以回家之后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还有一种植入式放疗,将射线源植入患者体内,的确会有辐射。不过这个放射线的波长很短,只要不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也问题不大。”

真正需要家人注意的,是骨扫描和PET-CT检查,陈英华告诉记者:“这两种检查,需要把一些放射性物质注入患者体内,这个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有1-2天,在这个时间之内,患者要避免与小孩、孕妇接触,等到半衰期结束了再恢复接触。”

新闻多一点:

常见的八大癌症筛查方法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人民日报3日在官微提到,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食管癌、甲状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八种癌症。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显著上升,胃癌及食管癌居高不下。同时,官微表示,防癌体检能做到癌症的早期发现,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宝贵的时间。

防癌体检能早期发现癌症

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面对癌症的高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癌症早期筛查成为预防癌症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常见的八大癌症筛查方法如下:

肺癌 胸部低剂量螺旋CT

肝癌 B超+甲胎蛋白

乳腺癌 乳腺B超+铂靶

结直肠癌 ( 大肠癌 ) 肠镜

胃癌 胃镜

食管癌 胃镜

前列腺癌 彩超+PSA

宫颈癌 HPV+TCT

值得注意的是,防癌体检专业性强,讲究个体化和有效性,须根据个体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

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

除了通过癌症筛查,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可能会是癌症的危险信号?

据人民日报报道,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疵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 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一些致癌因素会通过传染获得

人民日报官微还在报道中提到,大部分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传染的,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病毒是会传染的。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应尽早遵医嘱接种乙肝疫苗,定期检查。

幽门螺杆菌

吃饭尽量用公筷,饭前便后要洗手。情侣间亲热前,充分清洁口腔。夏季少喝生水、少吃生食。50岁以上每两年检查一次。

人乳头瘤病毒

接种HPV疫苗。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经期不注意卫生等。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EB病毒

勤洗手、漱口,饮食讲究卫生等。建议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如出现鼻塞、鼻出血、听觉减退、耳鸣、头疼等鼻咽癌早期信号,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癌从口入”是真的

大量人群研究证实,吸烟直接导致了22%的癌症死亡,其中包括肺癌、食管癌、喉癌、口腔癌、口咽癌、肾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和宫颈癌等。吸烟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高20倍左右。如果戒烟的话,死于肺癌的风险就会大幅降低,随着戒烟时间延长,风险几乎与不吸烟者相等。

大量饮酒是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口腔癌、喉癌、口咽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

每年全球约48万例的新发癌症可归因于超重和肥胖,肥胖导致结直肠癌、乳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等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健康的膳食结构特别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蔬果的饮食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高盐的饮食、多吃烧烤和腌制增加胃癌的风险;长期食用霉变的食物会导致肝癌的发生等。

研究资料显示,坚持锻炼可以降低13种癌症的风险,包括食管癌、肝癌、肺癌、肾癌、贲门癌、子宫内膜癌、白血病、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

许多胃肠道肿瘤正是由慢性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发展而来。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等,不仅加剧了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而且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住疾病的早期症状。

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文 部分资料综合自 人民日报官微等 图片来源 CFP、人民日报官微

标签: 三甲医院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