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脆皮鱼”,是江浙一带传统的名菜,一条大鱼被炸得酥脆入骨,淋上酸甜可口的酱汁,让人垂涎欲滴。不过,对于今年25岁的永川男孩白晓来说,吃了二十多年的“脆皮鱼”,有着特殊的川味,“我们家的脆皮鱼酱汁里,除了糖醋和番茄酱,会有大量的姜、蒜来提味,让酸甜味里有了一点点辣味和蒜味。”
1月23日,正月初一傍晚,白晓家的厨房里,一条三斤重的草鱼被白晓抠着鱼鳃下的口子,慢慢放进了沸腾的油锅中,已经抹了蛋液和淀粉的鱼皮迅速起泡,白晓的姑姑在一旁指导,“要一直淋油,不要停了,油温高,不要糊了。”这道脆皮鱼,25岁的白晓从记事开始吃到现在,每一年家里年三十的团年宴上它总是被摆在正中间,“小时候每年除夕鱼上桌,家里大人都要连着念好几遍‘年年有余’!”
这道酸酸甜甜的脆皮鱼,一直都是白晓家孩子们的最爱,但这道菜是在白晓这一代出生以后,家里的长辈才开始做的,“这道菜,体现的是我们家长辈对小辈的疼爱。”
白晓的姑姑回忆,在90年代初以前,家里年菜的鱼一般都做成火锅鱼。1990年—1996年,白晓这一代的孩子相继出生,火锅鱼太辣,小孩子不能吃,“白晓的大爸(父亲的哥哥)当时从江浙打工回来,从那边学回来一道脆皮鱼,脆皮鱼酸甜可口,大鱼的刺又少,这道菜第一次做就受到了几个孩子的喜爱。”随后的二十多年,这道脆皮鱼就成了白晓家的“年菜”。
白晓的“大爸”、姑姑、爷爷奶奶都做过这道菜。
今年春节,在外工作的白晓大年初一才到家。白晓的爷爷已经去世,奶奶也已经80多岁,春节前,白晓的奶奶生了一场病,让一家人心有余悸,“我当时在外地,就想着今年回来让奶奶吃我做的菜。”
大年初一,在姑姑的指导下,白晓第一次做的脆皮鱼上桌了,奶奶评价,“可以了,是这个味儿,记住这个味儿,是我们家特有的脆皮鱼。”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奶奶的味觉已经没有以前灵敏,她将炸得金黄的鱼皮在酱汁里裹了好几圈。
“以后这道脆皮鱼,就我来做了!”一边吃鱼,白晓一边给家里人承诺,“我打包票下回更好吃!”白晓觉得,奶奶说得对,要记住这道脆皮鱼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标签: 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