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山西张拔村“最后的导演”乔秀玲:用短视频记录留守老人们的美好时光

2022-11-28 22:37:19   上游新闻
00:21

来自山西太原市张拔村的乔秀玲火了,她在家乡拍了两年多的短视频,随着一条名为《张拔村最后的导演》的短片传播,乔秀玲作为这些短片里“最后的导演”被大众熟知。近日,乔秀玲接受了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的采访,她说自小在张拔村长大,每周会回一趟老家,起初短视频的主角都是她年迈的父母,目的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后来,她视频里的素材越来越多,出现在她视频里的都是留守老人为主,最年轻的一位也有五十多岁了。

乔秀玲的短视频被看作记录了张拔村最后一代村民的生活,在乔秀玲的印象里,曾经的张拔村也繁华过。“是一个方圆十里以内的好村子。” 正因为此,她眼看着许多场景、许多人在逐渐消失后便产生了记录的念头。两年下来,她累积了七百四十多条作品,除了本地村民成为她的粉丝外,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也会经常在她的视频里寻找自己亲人的身影。

说起未来的打算,乔秀玲表示,她认为通过拍摄视频将村内的老人和在外的子女联系起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日后她会趁着自己还年轻,多拍多记录村民们的生活。


【资料图】

▲乔秀玲(右)和村民聊天。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村子曾经也繁华过

在乔秀玲的记忆里,张拔村是一个方圆十里内的好村子,村内有供销社、卫生所还有学校,外村人都会来张拔村买生活用品。学校里还有乐队、篮球队和乒乓球队,印象中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

乔秀玲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村子里读的,她自小就喜欢读书,在刚刚识字时就看完了高年级的课本,后来还会利用去邻居家串门的机会读一些课外书。“人家大人也不借(书)给我,可我想看那本书,我就每天找他玩,找他玩的时候,他们在院子里玩,我就钻在他家里面,我每天去,非得把这本书看完,我才不去了。”后来,长大了一些,她会把零花钱存下来去城里租书看。

乔秀玲成了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上了中专。在乔秀玲的意识里,最初她是想逃离村子的,原因只是不想以后种地。

1970年出生的乔秀玲今年已经52岁,小时候父亲在山西忻州市国营玻璃厂做工人,留下母亲一个人带着她和妹妹在村里务农。那时候,家里还有年迈的奶奶,作为家里的老大,她自小就开始帮母亲干活,11岁就能一个人挑着两桶水,翻地、种地这些活她也都做过。“夏天锄地的时候,你穿上衣服,戴上草帽是热的,太阳晒也是热的,如果你把衣服脱了,那些庄稼的叶子就把你的胳膊上划得全是伤痕。再出了汗,一下子那个伤口就可疼了。”说起曾经干农活的日子,乔秀玲依然感慨那时的辛苦。

吃过的苦成了乔秀玲好好读书的一个动力。1991年,她20岁,中专毕业后成了阳曲县文化局图书馆的一名职工,图书馆有看不完的书,这让她感觉似乎来到了天堂,但离家的她很快开始想念家乡、想念父母。

据乔秀玲回忆,她工作的图书馆距离村子12里远,为了回家她就买了一辆自行车。“我基本上每个礼拜都回去,那路也不好走,全是坡和土路。有时候下雨,自行车的刮泥板都被填满泥了,走都不能走,等于是走一步就得拿一个树枝抠一抠里面的泥。”每周回家的这个习惯,乔秀玲至今还在坚持。

每周回家的她也见证了村里人烟越来越稀少,村子越来越萧条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乔秀玲慢慢发现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离开了村庄。“都去了县城,或者去了太原。有的打工,有的做买卖,还有的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找个好学校。年轻人慢慢往外搬,村子里面就慢慢衰落了。”她曾经就读的小学在2013年撤并,这之后整个村子越发地冷清起来。

这样的变化让乔秀玲感到很可惜,她感觉张拔村似乎进入了一种倒计时,她在想,自己还可以为村子里做些什么?

▲乔秀玲的视频里,张拔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从拍父母到拍全村村民

乔秀玲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她很早之前就喜欢用相机拍照,后来女儿大学毕业后淘汰了一部智能手机给她使用,本来就会使用电脑的她,感觉一下子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她开始尝试拍一些视频,以此来记录家人的生活。

乔秀玲说,小儿子出生后,她会在朋友圈发一些儿子成长的小视频。在2017年,她萌发了要拍视频记录父母的念头,因为眼看着两位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她希望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点点滴滴,同时也为了更多地照顾父母。

乔秀玲发的第一条视频是父母一起摘枣,她写的文案是“为了外出求学、工作的娃能吃上自家的枣,87岁老爸爬上高凳摘枣儿,老妈准备做酒枣”。视频里,她的母亲拽着枣树树枝,父亲在那摘枣,加上午后阳光倾洒下来,乔秀玲觉得画面很美就拍了下来。虽然,这条视频没有引发过多的关注,但为乔秀玲打开了短视频的大门。

后面,只要回村看父母,她都会拿着手机拍上一通,开始父亲还会有小小的抱怨,他无法理解自己扫院子、干活的动作有啥好拍的。但抱怨归抱怨,他也没阻止女儿继续拍。相对的,乔秀玲的母亲要开明很多。“我妈倒是比较配合我,因为我妈也比我爸年轻点,思想也比我爸先进,所以我妈比较配合我。”

于是,这些简单的农家生活被乔秀玲一一记录了下来。拍着拍着,乔秀玲的视频素材扩展到了全村村民的生活,她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生性开朗,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每次回村,下了公车往家走时,看到谁都可以搭上几句闲天,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拿着手机录下来。

乔秀玲拍摄的短视频很快就在村民间传开,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会关注她的快手账号“招财猫192”,在里面找自己曾经的儿时记忆和亲人的踪迹,她的短视频似乎也成为了在外年轻人思念家乡的一个寄托和出口。

村民们也乐于让乔秀玲拍摄他们。“村民觉得能让全国人民都看见,能上手机里面也是一件挺神奇的事,嘴里好像是说哎呀我们老了,实际上,他们也渴望被关注。”时间久了,还会有村民主动告诉乔秀玲谁家在干嘛让她去拍,以此丰富她的拍摄素材。

乔秀玲说,她每周回家会拍好一周的素材,之后一天发布一条,每天都会用心去编辑视频文案,在她看来,这些文字也是对老家村庄生活的一种记录。

▲村民办酒席后清洗碗筷。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视频里的老人很真实

在张拔村,邻里互相帮助本就是优良传统,今年春天,县里养老保险中心需要用智能手机,给老人们进行人脸验证,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操作,她就拿着自己的手机一一给老人们认证,有的老人反应比较慢,花一个小时才能弄好。

在乔秀玲的视频里,有不少有趣的事情。一个村民住院花了八九万元做了手术,术后跟家人承诺不再抽烟,谁知道一次乔秀玲拍摄时就正好无意间拍到了他抽烟的画面,老人就这么“暴露”了。“还有很多类似这样有趣的小事情,村子里面的年轻人有各种原因都不在村里生活,通过短视频这样一个出口,感觉让大家都还在一起。”

村里70多岁的润马叔被村民称为“万能叔”,他时常会在乔秀玲的短视频里露面。“他算我们村里的能人,真的啥也会,干啥工具都有,人又有热心,反正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他。”乔秀玲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车辆、电路、水管等等生活相关的东西,润马叔都会修,他每天都骑着装着各种维修器具的三轮车在村内溜达,谁家有东西坏了,知会一声,他就去帮忙修理。

乔秀玲在一个视频文案里写道:三叔家的电线老化严重,叔帮着换灯线,这身手敏捷不?视频画面中,只见润马叔矫健地爬上了梯子。

村民也会去关照润马叔的生活,因为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子女又不在身边,吃饭便成了问题。乔秀玲说,他的母亲就经常会去帮他炒炒菜、做做饭。

在另外一条短视频里,村子里的路家婶子骑着电动三轮车路过了画面。乔秀玲说,路家婶子喜欢扎着两个小辫子,看着有点憨,年轻的时候自行车都学不会,但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劲儿,硬着支撑着给家里的两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

村内多是留守老人,乔秀玲表示,村内现在每年会去世七八个老人。这让乔秀玲感到难过,但她也庆幸在这些老人去世前记录过他们的生活。

其中一个光棍老人,弟弟入赘去了别的村子,平时他一个人生活,经常就用冷水泡方便面或吃点馍馍对付着过。今年春天,他弟弟半个月没回来,再回来时老人已经去世了。在乔秀玲的短视频里,就有老人的弟弟在村里奔走,通知村民他的哥哥已经去世的画面,让人看了不免心酸。

还有几位老人本来身体还不错,但抗不住一场疾病也去世了。对于这些老人而言,乔秀玲曾经拍摄的视频,是他们在这世上留下的最后的生活画面。乔秀玲接受采访时说,每每想起这些去世的老人,她都忍不住心酸。“现在说起来,我真是泪都下来了。”

转眼,乔秀玲拍摄短视频已有两年时间。采访最后,她感慨地说,一直以来自己都惭愧没有为村子里做点什么,拍短视频将村内老人和村外的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她感觉为村子里做了一件事。“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自己挺欣慰的,觉得我还能起到这种意想不到的作用,真的是挺好的,以后我会一直拍下去。”

上游新闻 汪璟璟

编辑 杨波

责编 范永松

审核 阮鹏程

标签: 美好时光 视频记录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