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滚动 >

文化眼丨穿越千年说项斯

2023-04-19 09:05:09   临海在线


(相关资料图)

很多人知道成语“逢人说项”,但未必知道这个“项”就是指项斯。   项斯是台州乐安县(今仙居)人,中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台州第一位进士,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项斯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引领张籍诗派的核心人物。北宋王安石编选的《唐百家诗选》,就收录了项斯的12首诗。 01  少年时代项斯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颖,勤学苦读,“自小诗名在”,胸怀青云之志,一心想“振儒衣”。青年时期,他隐居朝阳峰下(现仙居项斯坑村后山)三十余年。在这里,他“长哦细酌”,研读经史子集;在这里,他“交结净者”,以儒释道不同视角思考社会,探求经世济民之道;在这里,他枕石饮泉,“盘礴宇宙”,仰观天地,格物致知,修炼人生。中年时代,他以“达济天下,穷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告别朝阳峰,开始了他艰难的游历全国之旅以及科举之路。他行迹遍及全国,大致以仙居为原点呈扇状分布,一是现在的“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东路,二是目的地陕西西安方向的北路,三是沿长江西进四川的西路,四是目的地广西合浦方向的南路。   晚年时代的项斯在经历多次科考落第后,终于在844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最后他“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在仙居项斯坑民间却一直流传着项斯晚年回乡办学授徒的传说,一些族谱中仍可以找到“项斯书院”地名。   843年,项斯迎来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拜见国子监祭酒杨敬之。见面后,杨敬之非常欣赏他的人品和才华,便作诗相赠:“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自此,他名闻长安,翌年就中了进士。“逢人说项”也就成为文坛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典故的内核思想是:奖掖后人,爱人以德,这是符合儒家先贤一贯主张和实践的思想,也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文化心理基因。 02  项斯是台州历史文化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思想主张有着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儒家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儒家学说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它非常重视人的行为、人的实践。无论是从少年立志到青年修身,还是到中年遍游天下,项斯都忠实践行着儒家精神,也以他的一生实践、丰富、充实着儒家的内涵。可以说,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标识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儒家主张“仁政”,中年时期的项斯大多在边塞地区游历,也创作了很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边塞诗。在这些诗里,他极力颂扬“仁政”理想,揭露民生疾苦和贫富不均,反对战争,反对侵略,追求国家和平,维护民族尊严独立。   儒家倡导“仁爱”,项斯就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儒家“仁爱”学说的合理性。在他的诗歌里,有表达对百姓的怜悯,如“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有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如“何年面骨肉,细话苦辛行”;有表达对友人的关爱,“遥见南来使,江头哭问君”。不仅如此,项斯还将“仁爱之心”扩大到世间的其他生命,将这种善良的本性施及一切生命,这是对儒家精神的补充和光大。如《鲤鱼》《病鹤》《闻蝉》等诗以动物意象来表达,由此及彼,寄寓情感。把“仁爱之心”施及于天地间万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胸怀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而项斯正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解读和推广。   项斯将儒释道三种文化融合于一身。他崇尚佛道,但并非盲目执迷,对宗教场所的丑恶现象也会予以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如“洞中谁识药,门外日添坟”,“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   项斯的人生历程是平凡而普通的,却是积极的,励志的。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以平凡的一生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不断践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主张,他为儒家的人格理想提供了一种修为典范,这是他对儒学的最大贡献。   在项斯的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德才兼修的崇德思想、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这些精神,是华夏民族主流的人文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也将激励当代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踔厉奋发。这就是项斯留给我们当代台州最大的文化资源,更是留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财富。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