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
建设按下“快进键”,发展进入“加速期”,川渝两地如何接续协同下好“一盘棋”?两地群众将从中分享哪些发展“红利”?
(资料图)
上游新闻开设《双城观察》栏目,以“小切口”来观察和解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战略”,呈现川渝两地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的生动叙事。
川渝两地,在共同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方面,按下了“快进键”。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鼓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今年2月初,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市场一体化。
日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改革开放专项工作组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2023年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明确今年川渝两省市将共同开展23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而这也被看作是对上述《意见》以及《行动方案》的呼应和落实,高质量推动要素资源在川渝之间流通。
川渝历代山水相连、地域相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两省市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注入了强大发展活力,但受制于行政区域限制、基础设施联通短板等因素影响,经营主体在跨省域注册经营、原材料产品运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堵点。
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扫除区域行政壁垒。包括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害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依法清理废除妨碍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等。
《重点任务》便聚焦“共同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优化要素资源流通环境、健全市场制度规则、强化区域市场监管”等4个方面提出23项年度具体工作,每项任务均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年度任务落实。
例如共同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建设渝遂复线、梁平至开江、内江至大足高速,力争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6条,同时力探索“川进渝出”“渝进川出”便捷通关模式。打造成渝腹地商品市场集散走廊及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共享专区。
同时优化要素资源流通环境,包括在川渝高竹新区、潼南—遂宁、泸州—永川—江津等川渝毗邻地区率先开展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试点和人力资源产业园共建行动。健全川渝两地技术转移人才培育机制,共建技术转移人才资源库等。
在共同健全市场制度规则方面,包括探索试行住所(经营场所)采用“川渝开放合作区+实际生产经营地址”的“云注册”登记模式,打造营商“云地图”,推行市场主体“云迁移”。
共同强化区域市场监管方面,包括:建立川渝跨区域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机制,加强重大案件线索移送、执法协助、信息共享,发布川渝市场监管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参考基准。联合修订“两品一械”(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建立成渝地区药品追溯数据信息共享互通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改革正在倒逼地方政府转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还走过去“各自为政”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随着各地区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不断提高,过去靠创造政策洼地吸引外资、吸引投资的方法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弱。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坚持把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专家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构想的提出,是水到渠成的必然,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宏观设想下地方实践探索的莲花绽放,有助于两地市场资源整合,拓展两地市场空间,扩大内需,整合两地产业链,实现更大范围产业集群的形成。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
编辑:杨虹
责编:孙琼英
审核:廖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