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至9日,2023第二届上海国际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在上海举行。会展规模达到25000平方米,500余家展商、120余位演讲嘉宾和1800余位参会代表出席展会,为行业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路径。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和汽车新能源化的加速,充电桩行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一方面,大量有关充电桩建设的政策陆续从中央和地方出台,另一方面,国内外的数据都显示出行业正处于上升期。
尽管行业整体增势明显,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痛点。无论是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还是主机厂、车主用户,都在渠道、流量、体验等领域感受到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障碍。
(资料图)
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痛点日趋凸显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其配套产业也获得了良好的机遇,充电桩就是其中之一。对电动车来说,充电和换电是两种重要的补能方式,而充电仍是目前的首选方案。
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00万辆以上,充电桩保有量达到520万台以上。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同比增长91.6%,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79.1万台,平均每7-8辆车对应1个公共充电桩。
政策端上,支持充换电相关行业的政策和规划层出不穷。今年5月,国常会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
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外,各省市也依托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如北京规划到2025年力争建成充电桩70万个,上海规划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5月30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充电设备、站点和企业给予补贴,从资金层次支持行业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国充电桩数量突飞猛进。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今年4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增加6.7万台,同比增长52.0%。
由于投入资金量大、回本周期长等特征,充电桩运营行业市场集中度也较高,但呈现出下降趋势。从2021年底至2023年3月,中国前三大、前五大和前十大运营商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分别从61.5%、77.8%和89.19%下降至53.48%、67.89%和77.92%。
随着长尾运营商市场份额的增加,充电市场变得更加分散和本地化,给产业链各个部分造成了痛点:主机厂无法独建覆盖全国范围的充电网络,制造商缺乏有效连接客户尤其是中小客户的渠道,充电运营商服务能力成为一项挑战,而车主用户也存在找桩难、充电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在2023第二届上海国际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的主题演讲中直言,当下,单一运营商已经无法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整个市场有超过90%的人需要跨运营商充电,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单一运营商能够完全满足车主充电需求。一年一个车主平均要跨6个运营商,才能够解决自己的充电问题,最多的跨运营商商家甚至超过了50家。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车性能提升和出行场景的增加,如何获得便捷、快速、价优的充电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主的关注点。实现运营商间互联互通、发展聚合型充电运营平台,将有效解决这一行业痛点。
“链”更多合作伙伴,提升充电桩利用率
目前,我国的充电桩行业主要有四种运营模式:
第一种是资产型运营商,即专注于自有资产运营,兼与其他运营商及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以实现用户端的流量互补。由于运营商之间共享数据的意愿普遍不高,这种模式下车桩互联互通性较低,因而存在充电桩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第二种是以特斯拉和蔚来为代表的车企充电运营商,通过自主或合作建桩的方式为自有车主提供配套充电服务,其中合作建桩模式可以在车桩信息和数据上实现互通,进而达成双赢。
第三种是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众筹建桩运营商,即由投资方、充电服务运营商、场地资源多方合作,能有效盘活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改善运营商重资产的困境。
第四种是第三方充电服务商,该模式下企业将各运营商的充电桩整合介入到自营SaaS平台,再由该平台来链接用户。对于第三方充电服务商而言,如果能通过大数据、资源整合分配等技术“链”通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不仅能大幅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还能进一步降低车主的找桩成本。不过,第三方充电服务商需要规模效应的加持,其优势才会日渐凸显。
而经过多年发展,能链智电的规模优势正日趋凸显。截至2023年3月底,能链智电已经连接了5.5万座充电站、57.5万把充电枪,单季度充电量达到10.23亿度,占全国公用充电量21%,现已围绕充电服务、移动充电设备、光储充一体化布局海内外知识产权百余项。
在本届展会上,能链智电展示了从交流慢充、普通快充到大功率快充的全品类、全场景充电桩产品矩阵。其中,160kW直流充电桩、240kW直流充电桩、480kW液冷直流超级快充桩,可实现电动汽车高效充电补能,缓解车主“充电焦虑”。欧标7kW和11kW交流充电桩产品均按照欧洲CE认证标准设计生产,并获得TUV莱茵认证,这些充电桩可用于公共充电场站、特种运输车辆站、家庭等场景。
于翔表示,能链智电已经通过数字化方式在全国范围之内形成了一张跨品牌、跨区域的充电网络。一边连接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快电,广泛连接不同品牌充电桩,用户可以获得“一键找好桩”“一键充电”等创新服务,省掉下载多个充电App的麻烦,提升车主找桩效率。
目前,能链智电与数千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关系,将它们的充电桩接入自家的SaaS平台,以增值服务切入运营端。
其实,目前新能源车主充电难与充电体系效率较低也有很大关系。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发布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因此车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寻找充电桩和等待充满电。
基于此,能链智电在硬件技术上持续创新,让用户可以“一键找好桩”。以公司和快电的合作为例,在这里充电桩实现了互联互通,车主可以一键找桩、一键充电,还能使用方便快捷的在线导航。
除了充电站外,能链智电还与蔚来、前晨、理想、岚图等新能源车企,与高德、百度和腾讯地图等地图服务提供商达成了合作,从而全方位优化顾客的充电体验。
而以能链智电为首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企业,通过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正使中国的充电行业实现更高效的发展。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中国公用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不断提高,2021年广州、济南的平均桩数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了36.9%和32.6%,广州、郑州的平均时间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了12.4%和10.1%。
“链”一体化服务:赋能行业高质量成长
能链智电还为充电站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全行业提供从选址咨询、软硬件采购、EPC工程,到互联互通、运营运维、场站管理、无人零售柜等增值服务,以及用户侧储能、光伏、虚拟电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本届展会上,能链智电重点展示了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充电场站提供充电桩采购建设、分布式光伏铺设、配建储能设施等一体化服务,涵盖规划设计、选址咨询、EPC工程、运营运维等各个环节。
于翔称,在充电站建设过程当中,如何节省成本,如何快速高效地把场站落地,已成为能链智电重要的服务内容。这不仅将使得充电资产能够得到更好地增值,同时也是对充电车主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形成更多的留存。
此外,能链智电的业务还包括虚拟电厂+储能,即为充电站配建储能设施,实现电力动态增容,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扩大盈利空间。能链智电还可为充电站铺设休息室、自助售货、自助洗车等多元服务设施。于翔表示,能链智电持续赋能行业,让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成长。
而在本届展会上的亮点之一便是能链智电推出自主研发的自动充电机器人,该充电机器人汇集深度学习、5G与V2X、SLAM等底层技术,车主只需在手机端一键下单,充电机器人就会完成自动寻车、精准停靠、机械臂自动插枪充电、自动驶离、自动归位补能等一系列功能,弥补了固定充电桩受制于车位、空间限制的短板,助力车主随时随地补能。
在国家“双碳”战略和新能源车产业体系加速发力的双重加持下,中国充电服务市场规模加快扩大,在行业站上风口之际,希望能有更多像能链智电一样的企业,坚持赋能行业,助力充电服务行业实现更高质、更高效的发展!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