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简讯:夜雨丨宋海峰: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2023-04-12 12:05:25   上游新闻

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文/宋海峰

长征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部壮丽的史诗。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的原贯桥,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在彪炳史册的远征前夕,中央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高虎脑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相关资料图)

原贯桥是贯桥村的“后龙”山,因为像蹲在地上的老虎的头,高高地昂起,世世代代居住在山下的百姓将之取名为高虎脑。这里扼控着广昌到石城、瑞金的咽喉要道,是当年红都——瑞金北部的重要屏障,在战略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央红军在高虎脑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殊死阻击战,其中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因三次战斗均发生在高虎脑境内,故合称为“高虎脑战役”。

梨花风起正清明。行走在广昌至高虎脑的山路上,沿途只见公路两侧山峰绵延不断,悬崖峭壁随处可见。走进驿前镇贯桥村,抬头仰望,由曾任红3军团政委杨尚昆题写的“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10个烫金大字映入眼帘。碑的北面,镌刻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的题词——“向高虎脑战斗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光荣献身的烈士们致敬!”;碑的南面,镌刻着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中将的题词——“长征前夕的激战”。

我细读着基座刻的碑文:“1934年7月至8月,红3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指挥红3军团和红1军团、红5军团一部,在高虎脑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经过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六倍于我的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关键一仗的胜利……”

99年前的4月28日,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县城失守后,蒋介石以装备精良的11个师兵力,向中央苏区腹地进攻,妄图8月份占领瑞金,中央苏区形势岌岌可危。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为遏制南进之敌,彭德怀奉命率部在高虎脑一线布防。

站立在大寨脑战斗遗址,目之所见,山上仍保留着当年红军挖掘的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沉思足下的一草一木,年轻将士们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拼死血战的场景,在我脑海里翻腾,令人震撼,为之血涌。

大寨脑的山山水水,见证着高虎脑战役首仗——大寨脑之战的激战时刻。7月21日拂晓,敌汤恩伯纵队主力第4师以“羊群战术”向红15师(即少共国际师)正面阵地发起疯狂的进攻。红军指战员先是利用前沿的地雷、“地黄蜂”(即地下埋竹钉)阵地消灭敌人。后又对敌军第4师的右翼进行侧击,我军阵地岿然不动。

“猛虎扑羊群,硝烟弥漫;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面对疯了一样的国民党军,红军指战员冒着弹雨,一次一次冲出战壕,用刺刀拼、马刀砍、枪托砸,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猛烈的进攻……”先辈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多在壮烈的牺牲中。”1919年,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撰写了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又写下了铿锵有力的《牺牲》一文。

一部可歌可泣的军史,以牺牲与奉献书写;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军旗,由无数英烈的鲜血染红。红15师、红5军团第34师在付出重大伤亡后,胜利完成了大寨脑阻击战任务,转移到高虎脑布防。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登上高虎脑主峰,战后红3军团宣传部部长刘志坚谱写的《高虎脑战斗》之歌回荡在耳畔:“高虎脑战斗,我们胜利了。打垮了蒋介石6个主力师,我们百战百胜,真是无敌的红军。顽强守备,英勇抗击,继续发扬英勇精神,胜利属于我们!”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8月5日凌晨,高虎脑战斗打响。敌人先以10多架飞机轮番进攻,接着以火炮轰击,尔后以步兵密集队形连续向红军阵地发起冲击。霎时,阵地上浓烟滚滚、炮声隆隆,子弹如蝗虫般飞向红军阵地,断木碎石倾泻而下。面对强敌,我军指战员沉着应战,以枪弹、手榴弹、地雷、“地黄蜂”、鹿岩等杀得敌人尸横遍野,守住了要点。

高虎脑战役纪念馆里的一把锈迹斑斑的刺刀,让我记忆深刻。刺刀的主人是谁,如今已无查起。刺刀见证了红军指战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血军魂,诠释了官兵们为了战斗胜利始终不变的姿态——冲锋的姿态。

红3军团第4师第10团3营9连警通员池道生生前回忆,高虎脑阵地上,弹片横飞、炮火连天、烟尘蔽日。我军官兵密切配合,依托险要地形,英勇抗击。当敌人冲到我军阵地前沿时,我军官兵个个如离弦之箭飞快地跃出工事,这时阵地很少听到枪声,敌人冲上来,红军杀下去,又攻上来,又杀下去……一天有七、八个回合,每次拼杀就有一个多小时之久。

英烈者,军之剑,国之干,民族之魂。硝烟弥漫的高虎脑阵地上,机枪声起,炮弹炸裂,枪弹如雨中牺牲的勇士跌入战壕……在绝境中求生,在无望中求成,红军将士舍生取义,用信仰书写忠诚,向死而生。

雨过天晴,松涛一阵阵拂面,我听到,“坚决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为保卫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一句句铿锵的誓言,从阵地上朗朗而起。我看到,血性充盈、斗志昂扬的红军指战员,子弹打完了就换上刺刀与敌人短兵相接,山谷里刀光闪闪,鲜血四溅,与六倍于我的敌军血战了三天,力挫顽敌锋芒。敌精锐第89师遭受重创,完全丧失战斗力,不得不退出战斗。

胜利的号声在高虎脑响起来,初升的朝阳照亮着高虎脑山上的红旗,分外鲜艳。8月7日,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的红军,奉命撤出高虎脑阵地,转移到万年亭布防。

一位诗人的笔下,这样歌颂英烈:“时间与生命已经融为一体/灵与肉、锈与骨、尘与土/与浩然之气一同登场”。行走在高虎脑的青山绿水间,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都是回眸历史的闪亮路标,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走向山坡上,一簇簇新绿生机盎然。行至山坡深处,春色化作一片静穆。我来到陈阿金烈士墓前瞻仰。墓碑上,镌刻着烈士的生卒年份,短短几十个字,描述了他短暂又壮烈的一生。1934年8月28日,红3军团第5师政委陈阿金在指挥万年亭战斗时,遭遇敌机空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万年亭是高虎脑南大岭夹山坳公路旁的一座古凉亭。当年的万年亭已在战斗中遭炮火毁坏,至今残存一块石碑,碑上书——红三军团战斗司令部旧址万年亭。

浓烈硝烟,炮声震天。8月14日拂晓,红3军团第5师师长李天佑,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的数十次冲击,在负伤的情况下指挥部队坚守阵地3天3夜,击退了敌人9次大的攻击,使敌人妄图攻占我军阵地宣告破产。

8月16日,是敌我双方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不甘失败的敌人集中兵力向红3营主阵地发起猛烈攻势,战士们奋力迎击,愈战愈勇。但因红军阵地遭受敌人炮火猛烈轰击全被被炸毁,子弹又告罄。在此紧要关头,彭德怀命令红15团、红14团,各以一部兵力由万年亭阵地西北向敌侧后反击,再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稳住了阵地。战后,国民党北路军总指挥陈诚称:“万年亭一战,牺牲惨重,被射而死伤过半,在鹿砦之内者,无一生存。”

人要有点精神,军人最宝贵的精神就是胜利精神。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样的军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无价之宝。

数字有时并不枯燥。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胜利的源泉,什么是红军指战员昂扬的斗志、充盈的“剑气”。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高虎脑战役中,红军指战员奋勇杀敌,歼敌6000余人,2300余名红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阻滞了敌人侵占瑞金的进程,为党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红旗,为鲜血染红经纬的先烈飘扬。荡气回肠的高虎脑战役之后,响起的是中央红军长征嘹亮的号角,八万多红军将士跨过残阳如血的于都河,踏上了漫漫征途,开始万里征程,揭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

(作者系《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