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无疑增强了环境资源领域履职力量。”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界别当有新作为,希望在未来履职中,与众多环境资源领域的委员一道,持续建言生态文明建设。
【资料图】
过去五年,余国东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累计提交提案46件,大部分都聚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一领域。
“这是我最专注的领域。”余国东说,自己会将委员履职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记录在调研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其中需要国家层面重视的问题,适当时候再调研、充实完善,最终形成委员提案。
2018年,他提出第一件提案《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提案》,交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办理后,当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审议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部还发布《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标准。
“感受到国家对委员提案如此重视,我深受鼓舞,更加珍惜这份沉甸甸的使命。”余国东表示,委员提案有些问题不能一次性都解决,有时候要学会长期跟踪,持续坚持。
随着履职的不断深入,余国东继续关注涉及土壤污染的深层次问题。如土壤污染状况不够详细,绿色可持续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运用率较低,有的污染地块上存续过多家企业,责任主体认定难、追责难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在去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提案》,推动国家持续开展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等行动。这份提案也获评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
履职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余国东收获满满。他提出的关于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稳定三峡后扶资金使用方向、在中央层面推进跨省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多项建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回复,部分建议已经采纳并实施,有力推动了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
作为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新设的“环境资源界”一员,余国东认为,以前许多有着环境、资源、能源专业或行业背景的委员分散在不同界别中,导致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较为分散,此次调整增强了环境资源领域的履职力量。
与来自全国各地环境资源领域的专家学习交流,他开始关注更多新课题,如针对自然保护地,如何协调处理好自然保护地内的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构建生态涵养的农业农村,通过发挥郊区生态价值来促进产业振兴等。
“生态问题不仅仅是生态污染问题,还包括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问题。我将不断加强学习和思考,继续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他说。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摄影 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