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他俩不是上班族,却笑称自己是“上班族”。
【资料图】
他俩是一对年逾八旬的高龄夫妇,尽管已四世同堂,却不愿闲着。
宋翠美在乐呵呵地编织
■琢磨着找点事当乐子
住在平度市蓼兰镇徐戈庄村的隋仁聚今年已82岁高龄,而老伴宋翠美也已81岁,尽管这对老夫妇已逾八旬高龄,但他们的身体超级棒。
早上,当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隋仁聚和宋翠美就早早起床。洗漱、吃饭,之后到门口溜达上一圈。
“我到门口看看那些编织好了放在门口等待运输的扇贝笼和牡蛎笼。”宋翠美笑着说,“就当溜达着玩,看看心里踏实着呢。”
看上一眼门口的这些编织好的一串串的提笼,宋翠美就乐呵呵地回到屋子里,和老伴喝上一壶茶,之后来到院子里,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隋仁聚干起活来一板一眼
很乐观的宋翠美自称自己年过八旬了,竟然开始“上班”了。她所说的“上班”就是坐在院子里,和老伴为客户手工编织养殖扇贝和牡蛎的提笼。
16层的提笼比宋翠美都高
宋翠美说,她和老伴眼前已“四世同堂”,膝下儿孙满堂,儿孙们多数在平度城区工作。儿孙们不但供着他们吃穿,还经常给他们钱花,后来连他们老两口住的老房子也翻新了,但他们不愿意闲着。
“孩子们一直不让我们编织这些海鲜笼子,但我们觉得编织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好办法。”宋翠美说,因为自己不听取孩子的劝说,有一次孩子生气要将他们的编织工具扔出去。
宋翠美说,如今的她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棒棒的,老伴除了耳朵稍微有点背外,眼不花,身体也很好。村子有着加工海鲜养殖笼的传统,尤其是他们住的房子被儿孙翻修之后,屋子里窗明几净,院子不但宽敞了还加上了遮阳棚,坐在这么敞亮的房子里,她就琢磨着找点事当个乐子,于是她和老伴看着左邻右舍的都在家里编织海鲜提笼,他们也想试试。
■“活动开了,还健身强体。”
“别人听说我们要学编织提笼,都笑。”宋翠美说,“80多岁了,他们能不笑嘛!”
初学编织,从两年前开始。
“一开始不太会,手脚不利索,毕竟年纪大了。”隋仁聚说,“我学的慢,老伴学的快,不会的地方她就指导着我,慢慢就会了。”
隋仁聚坐在板凳上,一根五六厘米长的塑料粗针穿上尼龙绳,他右手拿着针,左手拿一个带孔的塑料板,并将针线一个个穿进周边这些孔,尼龙绳和塑料板有序结合起来。六七分钟后,一层提笼也就完成了。
“扇贝和牡蛎就养在这个塑料片上,越长越大,它们终生都在这个笼子里。”隋仁聚笑着说,提笼有的编织13层,有的编织18层。13层一组的,他每天能编织十多个,18层一组的,每天能编织七八个。
“老伴编织的比我快。”他说,“她的眼力劲好,手也麻利。”
八旬老人在家里编海鲜提笼,引得村民都来看热闹。
“这个年纪了,坐在那里也不腰疼?”一名村民来到两老人家,开玩笑地询问起老人。
“别看我坐在这里,一手拿针线,一手拿塑料板,胳膊上下活动,腰也在活动着呢。”隋仁聚说,“活动开了,不但不疼,还健身强体。”
八旬的宋翠美穿针一点也不含糊
此时一旁的宋翠美发话了:“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乐子,挺好玩的,也顺便赚点小钱。”
“孩子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天天闲着躺床上,躺时间长了就出毛病。”宋翠美说,“还不如拿着这些针线浑身活动活动。”
■玩着抖音,一天能赚200元
两老人每坐1个小时,就起身或在院子里转转;或到门外的大街上看看这个初夏怒开的芍药、牡丹或蔷薇;或到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品上几口茶,然后再乐呵呵的到院子里继续“上班”。
宋翠美编织起提笼来不但手上功夫麻利,与村里其他老人相比,生活习惯也时尚。
八旬老人笑对生活
“我用智能手机,没用老人机。”宋翠美与记者聊着,突然从兜里掏出了她的智能手机让记者看。她不但让记者看她的手机,还打开了抖音。
这苍老的双手会编织提笼还会玩抖音
“这是我的抖音,我还有抖音号。”她说,她会时常将老伴和自己编织提笼的过程拍视频,做成抖音,发给别人“乐呵乐呵”。
这对老夫妇一个上午忙上两三个小时,之后就去烧上几个他们喜欢吃的菜,午饭过后简单活动活动身子开始午休。午休一个半小时后,起床用水洗把脸,继续坐在岗位上“上班”。
一天的忙碌,20多个很整齐的提笼摆在了他们面前。这些提笼最高的有两米半,最矮的也有近两米。
宋翠美说,他和老伴有时一天能赚200元
门口堆积的提笼即将装车运走
“一天能赚100多元,多的时候我俩能赚200元呢。”宋翠美乐呵呵地说,白天在院子里编织,下午就放到门口摞起来,积累多了就打个电话,货车就来村里付钱收走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