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它就是我们学院自己的‘自娱自乐’……”当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一边回忆一边发出这句感慨时,在他身后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布展再度焕然一新。而主角自然是最新一届即将踏出校门的毕业生们。
5月31日,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重庆艺术大市场·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2023毕业生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紧随其后,一波又一波的市民、艺术爱好者、画廊老板、艺术机构主理人涌进展厅,或拍照打卡、或品头论足、或直接报价……一时间,艺术之热再次成为让全重庆侧目的关键词。
(相关资料图)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今年“开放的六月”毕业生作品展已经接待了超过10万名市民、游客。
从艺术展到艺术游,一字之差的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一场盛大而华丽的蜕变——从最初只是一个单纯的、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毕业展,到如今已经成为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艺术金字招牌。
△2023年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毕业生作品展现场
让更多人走进校园感悟艺术、体验艺术
自2005年起,四川美术学院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率先开始探索将一年一度的毕业展览向社会开放,打造“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让更多市民来参观、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的创作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时至今日,再来回想当初迈出第一步时,张杰也并不避讳川美第一次想出“开放的六月”时就是有“野心”的,“我们要走出校园,要开门办学,也要让更多的人走进校园来感悟艺术、体验艺术。”
“舞台”有了之后,先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展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校方想得最多的。
“一提到艺术,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我怕是看不懂’。”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能不能看懂其实并不十分重要。“首先,你来了,感受到了美术馆里的氛围,这是第一步其实很关键。”
何桂彦说,“艺术圈一直流行一句话:艺术就是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它就是什么……更关键的是,在美术馆里能领略到的场域、空间上的立体感受肯定是普通课堂、书本上不具备的。”在他看来,这对每一个有爱美之心的人、尤其是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第一次来看‘开放的六月’看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最近几年线上展、线下展我都没落下。”今年在四川美院雕塑专业读大二的小夏跟记者感慨,自己选择学艺术很大程度上和父母从小就喜欢带着自己去美术馆关系密切。
有小夏一样体会的人还有很多。过去18年里,“开放的六月”不断成长、壮大,触角已深入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很多角落。
数据显示,该展览近年来年均接待观众超过20万人次。今年,截至6月8日,不到10天时间已经接待了超过10万名市民、游客。不光这个数字在2005年是无法想象的,由整个展览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公共美育活动的备受追捧,更是意料之外的。
为城市发展注入了艺术基因
如今,“开放的六月”已经形成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艺术活动,切实为城市发展注入了艺术基因。
一个毕业作品展,是如何变为艺术IP的?
一方面,展览本身的丰富性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重庆市民对艺术的“捧场”,以及整个艺术市场的不断升温也是其中的关键词。
“美术馆之夜”可以看服装、灯光大秀,走进美育公开课既能学艺术科普,还能亲自上手一试……这些如今都成了重庆市民每年6月的一大期待。不能不说“艺术游”带来的艺术范儿,令火辣山城的多元魅力又增添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截面。
众所周知,油画、版画、雕塑一直是四川美术学院的优势学科。从这里走出了罗中立、张晓刚、庞茂琨、焦兴涛等一大批对中国现当代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艺术家。而今年,这些学科所在的造型艺术学院又在“开放的六月”引进了一项此前从未有过的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来自川渝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民营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受邀走进展厅、走到毕业生作品前,一件一件看,和毕业生作者面对面交流。
“表面上看,它可能更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其实远远不止,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乃至整个艺术市场的活力,我们都可以透过这个非常艺术的现场看出一二……”站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里,一位来自成都的画廊主理人这样跟记者说道。重庆时代美术馆的运营总监欧阳玉姝也跟记者提到,他们远在北京的分管副总也会为“开放的六月”专程飞来重庆一趟。
“一个城市文化的繁荣,需要有艺术市场的支撑和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开放的六月”一路走来,让他特别感慨的还有,川美师生、艺术家的作品销售的变化。“以前我们很多艺术作品,都只有拿到北京、上海去展览、销售,重庆没有自己的市场。”张杰说,后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基于“开放的六月”,重庆文投集团负责打造出了“重庆艺术大市场”。
“重庆艺术大市场”推出的“城市艺术细胞培育计划”更是直接推动了一大批艺术项目走进社区、走进商圈。今年,雕塑、影像展,学生创意集市等相关推广活动就将陆续走进重庆IFS(国金中心),走到更多市民面前。
与此同时,“开放的六月艺术特惠季”,通过重庆艺术大市场线上艺术商城直接购买“开放的六月”作品等活动也已经拉开帷幕。
18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已经成年。
但在张杰看来,已经18年的“开放的六月”对重庆这座城市的改变也许才刚刚上路。他期待的是川美和“开放的六月”不仅仅产出的是艺术家和作品,更能通过一点一滴、久久为功,改变整个重庆的艺术、人文气息。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编辑:夏洪玲
责编:孙琼英
审核:吴忠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