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沙夜生活》有个油腻男,人虽然很油但是有个比喻挺对的,大意是说语言像蚌壳,是从海里捞出来的,人们不用看到海,只用看到蚌壳,就闻到了海的味道。
这恰恰指出了《长沙夜生活》最直观的问题,就是片中大多数蚌壳,都没有海的味道。
从硬件上来说,《长沙夜生活》拍了很多长沙的网红打卡地,标志性的五一广场、湘江风光带,以及新的网红大排档、网红书店和网红餐厅文和友,但却拍的是每个城市最游客的那一部分,而在《长沙夜生活》上映期间,游客们都可以亲自前往打卡。
(资料图片)
从软件上来说,片中的大部分演员,看上去都不像是生活在长沙这片土地上的。除了本色出演脱口秀店长的哈哈曹,大部分演员脸上都写着“我是来演戏的”几个大字。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表层的问题,真正的基础问题是,《长沙夜生活》拍了好几条线,但这几条线都没什么意思,每条线都没有讲好,最终就形成了一个食之无味的拼盘。
所以《长沙夜生活》没有得到影院经理和观众的青睐,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它并不是烂片,但也真的没有好到需要用“供给侧改革”这样的大词来挽尊。
在公映期,导演主创呼吁几声尚可以理解,起码还能激起最后一点水花,但真正需要做的,是回头想想怎么让自己热爱的城市和居民,真正在大银幕展现魅力。
张艺兴是否扛不动票房?
POST WAVE FILM
在《长沙夜生活》这个案例里,“张艺兴扛不起票房”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部影片实际上有好几条线,张艺兴并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去扛起票房。
《长沙夜生活》共有四条线,张艺兴那条线主要讲述他和父亲解开心结的过程。电影将这个人物设置得非常拧巴,他想用长沙话讲脱口秀,但又不想讲自己和身边的事情;他是俱乐部里唯一一个全职做脱口秀的演员,但讲得又没有别人好笑。
张艺兴演得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影片主要有两场脱口秀,第一场尬得脚趾抠地,第二场真诚动人,张艺兴演出了两场的不同状态。
只是这个故事实在有些老套,且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脱口秀所在的网红大楼里外,剧情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争吵,张艺兴的角色要么和同事吵,要么和老爸吵,最后在一场掏心掏肺的脱口秀之后,父子俩就这样和解了。整个感觉非常小品。
第二条线是张婧仪和尹昉的夜行故事。这个故事有一个基础逻辑问题就是,像张婧仪这样的长沙本地人,第二天就要去北京了,有什么必要拖着行李箱在长沙的街巷里彻夜穿行?
这原本是《长沙夜生活》里最接近浪漫的故事,但尹昉和张婧仪之间竟根本没有多少火花,无非是带着观众看一看长沙的岳麓书院和橘子洲大桥。到最后,情绪也完全没有被推高起来,张婧仪的跳桥显得非常不必要。
另外还有两条线,一条是白宇帆和工友在摩天轮上的故事,另一条则是周冬雨和王栎鑫饰演的情侣分手的故事。
周冬雨和王栎鑫的那条线顶多就是尬罢了,谁看了都想感叹一句,演员真的是需要天性解放啊,要在人来人往的餐厅里仰天长啸一下,是人看到这样的描述文字都会用脚趾抠出两室一厅的程度,但王栎鑫还真的演了出来。
而白宇帆和工友在摩天轮上的故事,就真的是集中体现了这部电影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由于它讲了太多条线,铺了太多故事,以致于每个故事都没有讲好。
故事线太多的另一个副作用,是由于戏份有限,每个故事要在短篇幅里给出足够的有效信息,编剧就采用了“讲”这个方法,就是大部分角色的前情都是靠别人讲出来的,而不是演出来。比如尹昉的角色有什么故事,白宇帆和工友在长沙有什么伤心经历,张艺兴和父亲的心结,都只能靠语言描述出来。
但电影是综合性艺术,靠台词撑起来的剧情会减少其可看性。除非你的那段往事,你讲出这段往事的状态,精彩到无以复加,像是《爱情神话》的结尾,老乌的那个传奇故事。
而老乌这段剧情之所以会如此精彩,也是靠着前面多个小铺垫,才最终达到效果的。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线,就是大排档老板娘和主厨的故事。大排档掌握了长沙的核心烹饪技术,是长沙餐饮业的头部,一般来说,一家让街坊吃了十年的大排档,老板和主厨很难会是北方人;
另外,在长沙,嗦粉和吃虾是两个细分的专业,如果一家网红排挡两者都有售,那么很大程度上来讲,这个网红排挡只是卖给游客的集成店,不会成为街坊之选。
大排档的戏份本来就少,还被编剧拆分得更碎了。
编剧既想讲老板娘和主厨,又想展现大排档里的众生相,而这个众生相,无非就是一桌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
而且都已经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编写老头为了迁就老太太、一辈子都在吃自己不爱吃的东西这种故事,在长沙,你完全可以两样都吃。
老板娘和主厨的大排档,原本是这个拼盘故事的串联线,最终让大家汇聚到一起,但由于老板娘和主厨本身就已经失了真,导致这个拼盘故事也变得不那么本土了。
城市电影本身就很难拍
POST WAVE FILM
伍迪·艾伦拍《纽约的一个雨天》,并不是非要让男女主角去布鲁克林大桥那里跳水,也并不会专门设置一个前往帝国大厦顶楼的剧情,你要拍纽约,你要拍的是纽约的一个雨天,你要拍的是纽约的一个雨天里的人。
《纽约的一个雨天》(2019)
城市电影和城市宣传片,中间隔着的世界,就是如此微妙。
《长沙夜生活》之中,尹昉和张婧仪的那一条线,是最接近伍迪·艾伦所拍的那一类电影的。如果把这条线单拎出来,认真发展一下,也许会更好看。
但是城市是自带气质的,如同上海可以拍《爱情神话》那种气质的电影,长沙也会有更适合它自己气质的类型。
长沙跟武汉相似,都是那种很小市民的城市。很多年前,武汉有池莉的《生活秀》,从而登上了银幕和荧屏。但二十年后,大家好像反而不会拍这样的城市了。
我们看《爱情神话》,能看到上海弄堂里老房子的内部生活,能看到一夜情之后逃跑时掉落的高跟鞋,能看到人们上班上学,也能看到好多顿饭。大的氛围感是梧桐树的光影,细节到自行车停在哪个地方。
《爱情神话》(2021)
而《长沙夜生活》的蚌壳们之所以没有海水味,主要是没有任何生活场景,每个人都处在公域之中,而这些公域还是过于常见的网红地点,自然就失去了在地的滋味。
片名难以改命
POST WAVE FILM
《长沙夜生活》这个片名常常为人所诟病,因为卖点并不突出,但其实内容本身确实也没什么可看性,片名也无法给它改命。
从映前宣传来说,《长沙夜生活》上映前三到六个月基本没有营销事件,直到3月1日才突然宣布定档,主打的点是“尹昉张婧仪张艺兴带你逛吃长沙”。
上映前的一个月内,《长沙夜生活》发布了多款预告,也推出了主题曲。但总体热度难以与五一档领头羊《长空之王》相比,又没有鲜明的卖点,被淹没在后续梯队。
《长沙夜生活》上映14天,票房仅过1500万,主要票仓城市是长沙,株洲的票房贡献也达到了第四位。这主要源于《长沙夜生活》出品公司潇湘电影集团的排片支持。
在5月11日这天,湖南潇湘影视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为《长沙夜生活》提供的排片占该片总排片的11.7%,排片占比第二的中影数字院线仅1.2%。
可以说,在发行上,出品公司已经尽力了,而发行公司还需要走得更远。
电影人执着于拍时代风貌,就不能只想着还原历史场景,而是先把故事和人物雕刻好,时代风貌自然会从背景里走出来;
同样地,电影人爱一座城市,也不能只是想着求全,毕竟电影是电影,宣传片是宣传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