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重庆2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参评,其中,获得优秀和良好的达15家,较去年增长9家,优良率达到68.2%。
近年来,重庆市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优化全市孵化载体空间布局,重点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大型孵化载体、特色孵化载体等3类孵化载体,逐步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创新创业平台的框架体系,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厚植创业沃土 完善全链条孵化
(资料图)
南岸区茶园江峡路,力合科创(重庆)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力合科创中心)一号楼三楼。彭新正在和同事开会,为即将入驻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做最后的准备。
作为一个外来户,力合科创中心在渝成立仅三年时间,但其在重庆创业圈里却是大名鼎鼎。 近年来,重庆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重点打造高质量孵化载体,这为各类孵化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力合科创中心是深圳力合科创与重庆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政府共同打造的科技孵化产业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从2019年入渝至今,已经累计转化项目超过200个,孵化了217家企业,带动产值超过11亿元。”谈到近几年的发展,身为科创中心产业总监的彭新颇为自豪。他表示,目前力合科创中心已成立了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并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后续将依托基金投资,积极推动、协助优质项目落地并投资孵化,打造专业的产业型园区。
力合科创中心的成长发展,只是重庆建设高质量孵化载体的一个剪影。在《重庆市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实施的大背景下,重庆厚植创业沃土 ,引导各区县、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投入,优化全市孵化载体空间布局,逐步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一套政策“组合拳”下,重庆孵化载体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来自市科技局的消息,去年,重庆第一创客创新孵化器、重庆启迪科技企业孵化器等4家单位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京东云(重庆)创新中心、中冶赛迪科创孵化园等14家单位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3家,形成“6+N”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格局。
聚集产业升级 打造高质量孵化载体
孵化载体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初创企业的摇篮,更要做产业升级的引导者。
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副主任雷程亮表示,作为重庆首家孵化器,创业中心一直将孵化的目标聚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创意到产品,从项目到企业,深入参与到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在资金、人才、公共服务、市场等多方面为企业做全方位的赋能。”雷程亮说。
在《方案》的引导下,重庆市科技局近两年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资源,在全市重点打造产业特色突出、孵化功能完备、配套服务健全、集聚效应显著的大型孵化载体;并聚焦大数据、智能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垂直细分领域,发挥各类孵化载体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孵化载体。
此外,重庆市科技局还从政策上进行梳理和规范,保障孵化载体服务好产业升级。市科技局先后制定了《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和《重庆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建立孵化载体绩效评估机制,引导孵化载体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此外,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出台《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为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间。
高质量孵化载体的建设,也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介绍,目前,全市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累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100个、引进科技服务机构234家,集聚在孵企业和团队7348个,带动1.6万名大学生创业就业;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园累计建成孵化载体36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和团队6736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1563个、高新技术企业417家。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创业孵化体系,打造满足企业成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创造空间载体,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孵化载体100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1.2万家以上。
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
编辑:陈璐
责编:张松涛
审核:冯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