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海报/图源 重庆渝快保服务中心
家书有思,纸短情长。2023重庆渝快保家书大赛征文活动正火热开展中,截至目前,已收到175封家书。记者翻阅发现,“亲情”成为此次家书大赛的主旋律,一封封家书,就是一座座心桥,有孩子用童真感恩父母的爱护;也有家长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内心最美好的期待,虽都是日常生活的点滴,却格外暖人心扉。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医保局、重庆银保监局指导,重庆渝快保全体承保公司主办,旨在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进一步加强广大市民爱国爱家、向上向善、家和孝悌观念,展现2023年“重庆渝快保”共推共享、家庭共济的理念。
(资料图片)
最小书写者仅6岁
希望与妈妈永远在一起
“在我的心中,您就是那美丽的大海,我便是那海滩上飞翔的海鸥,与您相伴。”
——6岁女儿黄靖芝《妈妈,我爱你》
▲好学的黄靖芝练写毛笔字/图源 受访者
6岁的黄靖芝,是父母眼中的“小诗人”。别看她年龄小,想象力却很丰富,不足300字的口述家书里,把母亲比喻为大海,把自己比喻为海鸥,借此感谢妈妈的辛苦,希望能和妈妈永远在一起。
收到女儿写的信,黄妈妈高兴了一整天。她表示,女儿从小喜欢听故事,比如小猪佩奇、公主系列、西游记等等,听完还喜欢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是,他们就有意识地去引导她用拟人、比喻或者夸张的方式描述故事情节。
“我们主要是引导,不会用大人的思维去要求她。”黄妈妈说,平时在亲人或者小伙伴生日之际,女儿黄靖芝也会动手做生日卡片,写一些想说的话。虽然很多想法和描述天马行空,但他们尽可能地尊重女儿的想法,让她保持独立的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生活、认知世界。
黄妈妈之所以鼓励女儿大胆创作参赛,是觉得活动很有意义。家书作为家庭交流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还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写给居家上网课的女儿
愿你正确认知生活
“宝贝,不要焦虑,不要烦恼。你要知道,居家的人想要逃离的家,是很多在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想回而暂时回不去的家。”
——“杨澜重庆读书会”会长李彬《写给大女儿的信》
▲姐姐教妹妹画画/图源 受访者
李彬,不仅是第一波家书大赛的参与者,还变身活动志愿者,在朋友圈、读书会社群分享大赛信息,带动身边的妈妈参与进来。
翻阅李彬的家书,文笔细腻,既有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回忆,又客观描述了当下的生活状态,她鼓励女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字里行间充满了最细腻的母爱。
“相比语言,家书可以把情感表达得更细腻,促进家人之间的爱,情感交流上事半功倍。”李彬表示,女儿已经是五年级的小朋友了,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小圈子,和父母的交流也逐渐变少。但是通过此次活动,母女之间进行了一次深入地交谈。通过交流,她开始理解女儿的压力,知道了如何去温暖和拥抱女儿。
目前因为疫情防控,大多孩子和家长们都在居家学习和工作。成人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了解外界信息,还可和朋友们交流,孩子们则大多数时间都在上网课和做作业,锻炼时间较少。李彬希望女儿能保持平常心,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
来自抗“疫”一线的家书
写满母亲深深地牵挂
“妈妈看你在睡觉,没有叫你,我出去核酸采样了,饭菜在冰箱内,有事给我电话……”
——重庆明好医院综合门诊护士长杨彩霞《对儿子的叮嘱》
▲杨彩霞给儿子的叮嘱信/图源 受访者
▲杨彩霞“奋战”在抗疫一线/图源 受访者
在所有书信中,一线抗疫人员杨彩霞写给儿子的书信尤为特别,全是日常叮嘱,没有优美的文字,却句句写满了一位母亲的牵挂。
据悉,杨彩霞今年40岁,是重庆明好医院综合门诊的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快20年了。孩子爸爸早出晚归忙工作,平时孩子都是由奶奶照顾。因疫情突然暴发,孩子奶奶被临时管控在亲戚家中,8岁儿子只能独自居家。早晨着急出门的杨彩霞,见儿子还在熟睡中不忍喊醒,便随手用孩子的铅笔和本子在餐桌上写下了叮嘱信。
记者看到,杨彩霞在信中叮嘱儿子,不要动火,用电小心,天气降温了要注意保暖,还提醒儿子要完成钉钉、微信上的作业,检查后发给老师。
“孩子长大后,语言关心他会觉得烦,文字比语言更理性,家书是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杨彩霞表示,看到自己的叮嘱,孩子反映也格外乖巧。她发现书信交流对书写者和阅读者来讲,都更有纪念意义,希望以后能延续家书交流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后来,孩子的奶奶及时回家,杨彩霞便住进了医院,与“战友”们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本次征文活动截稿日期为12月15日,投稿邮箱为cqmzs2022@163.com。欢迎广大市民踊跃投稿。获奖作品将在上游新闻等官方平台专题刊出。
目前,2023年“重庆渝快保”已开放投保,投保时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市民可通过“重庆渝快保”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搜“重庆渝快保”、渝快办APP在线投保。
▲关注“重庆渝快保”微信公众号投保/图源 重庆渝快保服务中心
上游新闻记者 杜瑜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