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过盲盒吗?拆开盲盒的那一瞬间,你是否有过一丝上头的兴奋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盲盒已经慢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购买、分享盲盒已成为一种消费新风潮。好像现在一切皆可“盲盒”。走进学校周边的文具店,或是在路边的报刊亭,还能看到一种盲盒式集卡在售卖。前不久,“家长花几十万给娃集奥特曼卡没集齐”的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对于盲盒、集卡,我们该如何对待?本期北京晚报《教育》周刊邀请家长、教育工作者、专家一起聊聊这些事。
集卡盲盒渐成消费热捧
外界各类影响值得关注
通过前期了解,北京晚报《教育》周刊发现,目前,以游戏、动漫人物为原型设计的集卡销售火爆,在学校周边的商店、超市、文具店、便利店等,经常摆放在显眼位置。同时,这些集卡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中小学生的消费热捧,成为他们的“标配”。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目前大儿子上四年级,小儿子上一年级。虽然现在已经不再玩了,但是两个孩子分别是在小学三年级、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开始接触集卡的。大儿子在三年级的时候几乎每周都要买集卡。那会儿在这方面的花费差不多要到千元左右。除了学校周边文具店售卖集卡,自己居住的小区周边的一些小型超市也能买到集卡。”
朝阳区陈女士还表示,双井地区有个叫“卡游”的门店,大儿子三年级的时候,几乎每周都要让自己或者孩子的爸爸带他去那里玩,和小朋友交换自己手里的集卡。“除了小伙伴之间的影响,我们家孩子经常能刷到介绍游戏、动漫的短视频,这也对他购买集卡有着一定的影响。”
“我家孩子在集卡及相关周边方面已经花费了近五千元。集卡是分级的。级别低的卡几元钱一包,而级别高的卡就要几百元一包。而且集卡会影响孩子去购买与集卡相关的各种周边。以奥特曼为例,除了收集卡片,我儿子还会购买与奥特曼相关的玩具。”在西城区二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看来,自己的孩子之所以“热衷”于此,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将集卡当作了社交手段。用她儿子的话讲,“奥特曼卡是男生的社交密码”。李女士无奈地表示,由于不想让孩子不合群,被孤立,因此只能继续硬着头皮给孩子购买。
与李女士一样,东城区的六年级学生家长修女士也表示,现在的很多孩子都将各种集卡当成了聊天、交流的“谈资”。好像没有涉及这方面,孩子们就很难与其他小朋友产生共鸣。
从之前的采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好像男孩更喜欢集卡,而女孩更喜欢盲盒。
朝阳区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就告诉北京晚报《教育》周刊记者,自己女儿接触盲盒是幼儿园的时候受到同学之间的影响,而女儿的盲盒多数是同学聚会时候彼此交换来的,她偶尔也会在女儿表现好的时候购买一个作为鼓励。
海淀区六年级学生家长余先生也表示,由于自己的女儿非常喜欢“哈利波特”,有关“哈利波特”的周边她都非常喜欢。因此,余先生女儿购买盲盒的品类也都集中在与“哈利波特”有关的,至于其他类型的盲盒没有涉及。
“的确是这样的。在未成年人购买人群中,男孩偏爱集卡,女孩更喜欢盲盒。女孩购买的盲盒中,主要是购买小马宝莉、叶萝莉这类外形比较可爱的。至于购买盲盒、集卡的未成年人年龄层,主要集中在8至10岁左右。”据在广安门附近从事盲盒、集卡销售的李先生介绍,在集卡领域,男孩与女孩购买集卡的人数比例一般在8比2。男孩除了喜欢奥特曼、火影忍者这类卡以外,还有的会购买斗罗大陆这类以国产动漫形象为原型的卡片,女孩则会购买与电影相关的卡片。
应该理性对待集卡盲盒
专家建议家长正向引导
“无论是盲盒还是集卡,其实都是抓住了未成年人好奇心。商家通过不断推出新款刺激他们购买。”东城区史家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李超群认为,盲盒、集卡的最大特点在于“盲”,
即未知性和随机性。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这种消费形式能够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带来一份惊喜的“小确幸”。同时,盲盒、集卡带来的“小确幸”能够缓解、释放压力。此外,部分盲盒、集卡的设计是基于某些动漫、游戏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吸引力。因此,盲盒、集卡能够在未成年人群中迅速走红,甚至有的隐藏版、限量版还能成为“爆款”。
在前期采访中,我们发现,越是低龄段的孩子越是喜欢盲盒、集卡,尤其是在小学三年级前后更为明显。
在中国青少年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这个现象是符合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规律的。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重,有社会交往需求,同时手头的零花钱又能由自己支配。此外,现在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起70后、80后同样年龄段的孩子更加注重自己的自我满足感。而且以往同样年龄段的孩子更多的是通过地缘、亲缘关系等认识进而交流,现在的孩子主要是依靠兴趣爱好,也就是所谓的“趣缘”结交的。
对此,李超群表示,在他日常观察中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在他看来,主要原因是相比较刚入学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同学之间熟悉了很多,彼此之间有了很多相近的话题。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还不是很多,所以他们交流的方式还停留在线下。这种盲盒、集卡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一定的交换、社交功能。这个原因也造成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热衷于盲盒、集卡。
对于有些家长对盲盒、集卡采取全面禁止“一刀切”的做法,李超群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宜疏不宜堵。作为家长与其一味地禁止,不如顺势而为。“由于有些孩子购买盲盒、集卡是因为他们对盲盒、集卡的形象比较喜欢,因此,我会考虑在学校活动中、课程中引用这些形象,并组织学生自行创作自己的盲盒、集卡,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限量款’‘隐藏款’,进而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余先生表示,对于盲盒这件事,他和孩子的母亲还是秉持比较包容的态度。“盲盒只要在设计上没有与色情、暴力、邪典等有害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就可以允许孩子去接触、购买。同时,购买盲盒的费用也多是女儿通过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后获取的‘奖励’。此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还不算成熟,会有冲动盲目的倾向。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对需要购买的物品进行分析,让他们了解物品的价值和意义,而非一味地纵容孩子去购买。”
营销推广手段套路繁杂
规范与教育需双管齐下
据行业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国盲盒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盲盒市场规模超过25亿元,此后盲盒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至2021年近100亿元,2019年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75%。
盲盒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一些不良商家也动起了“歪心思”,进行过度营销,甚至虚假宣传。李先生就透露了几个盲盒、集卡市场存在的乱象。
首先,集卡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非官方授权的盗版卡片。这些卡片没有官方授权,进货渠道很乱,成本很低,但是价格却和正版卡片一样。有的无良商家更是盗版那些稀缺卡、隐藏卡,并以高价售卖谋取暴利。由于外行或者普通消费者很难辨析这些卡片的真伪,因此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其次,在营销手段上也存在套路。抽中盲盒、集卡中的隐藏款、爆款都是有比例的,随机的。但是有些商家为了增加自己普通款的销售量,就会故意将这些隐藏款、爆款取出。不仅如此,这些商家还会将这些隐藏款、爆款以高价在短视频平台或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现在的未成年人都会刷短视频,也会登录二手交易平台,其间就会看到这些交易信息,有的为了获得这些隐藏款、爆款就会花很多的钱去购买,久而久之会进入到盲盒、集卡领域的高端‘玩家’圈的内卷。”
“不仅如此,现在还有一类专门给盲盒、集卡评级的机构。比如,购买一张卡片或者一个盲盒只花费了100元,经过这些机构的评级,认为这张卡片或者盲盒可以卖到千元甚至更高。这样一来,有些买家就放弃了已有收集盲盒、卡片的初衷,而是从中获取利益。换句话说,这样的行为已经成为变相投资甚至赌博。”李先生表示,在他日常的交易过程中,有的未成年人购买盲盒、集卡时,就明确表示出自己购买盲盒、集卡就是为了获利,因此会让他帮忙评级或者介绍评级机构。
为了规范盲盒经营活动,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和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范要求。
对此,孙宏艳表示,征集意见稿对规范市场的确起到了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解决盲盒、集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仅依靠征集意见稿等相关文件,还需要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加强工作。“其中,心理健康方面首先应对购买盲盒、集卡的未成年人进行更为精细的分析,甄别出哪些未成年人是因为购买而上瘾,哪些只是单纯地购买未上瘾。进而要对购买上瘾的未成年人加强在自我接纳、自我认可方面的教育,同时还应加强未成年人在零花钱使用、社会交往、同学交流方面的辅导,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文/顾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