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今亮点!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十年来重庆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15.8%

2022-09-28 20:55:40   上游新闻

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9%、R&D人员年均增长超1万人、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15.8%……9月28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科技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支撑有力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引领发展的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科技资源加速聚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报告》显示,十年来,重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知识产权融资、科研项目经费包干等方面争当科技体制改革“先行者”,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技资源加速聚集。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占比从2012年的1.24%提高至2021年的1.92%。金凤实验室揭牌,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平台获批,战略科技力量加速聚集。

同时,重庆还高标准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着力打造集科研、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创新矩阵空间;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33条重点产业链梳理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补链成群,“科技+产业”生态体系逐步优化。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2021年R&D经费突破600亿元

十年来,重庆各科技创新主体齐头并进,合力推动全市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报告》显示,2021年,重庆全市R&D经费首次突破600亿,达到603.8亿元,是2012年的3.8倍,年均增长15.9%,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企业和高校R&D经费分别年均增长16.3%和14.6%,分别高于全国4.5个和2.5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38%提高至2021年的2.16%,与全国的差距从0.53个百分点缩小至0.28个百分点。

同时,全市针对“塔基”和“塔尖”人才出台多项硬核措施,以“重庆英才计划”为统领,不断增强人才集聚“磁场效应”,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全市R&D人员从2012年的7.3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20.2万人,年均增长12.1%;R&D 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毕业人员占比从55.8%提高至66.3%;在渝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分别增加5人、56人和50人。2021年重庆英才大会引进紧缺急需人才3319人,比上届增长82%。

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十年来,重庆企业创新充满活力,投入强度保持高位。2021年,企业投入R&D经费478.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9.3%;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占46.0%,较2012年提高34.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投入R&D经费424.5亿元,是2012年的3.6倍,年均增长15.4%,高于全国增速5.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1.54%,较2012年提升0.6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1个百分点。

科研成果持续涌现

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十年来,重庆的科研成果持续涌现。

《报告》显示,全市专利授权数从2012年的2.0万件提升至2021年的7.6万件,年均增长15.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从2426件增加至9413件,年均增长16.3%;授权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从11.9%提升至12.4%;有效发明专利数从6833件增加至4234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32件增加至13.21件。

值得一提的是,各创新主体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突破一大批卡脖子技术。2012年以来,全市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近万个,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3项。成功研发超声造影剂、化学发光法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纳米时栅”高端精密装备定位技术、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等产品和技术,突破了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

十年来,重庆还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加快平台建设、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线”。2021年,全市47.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外单位开展了合作创新;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995.2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5%;新产品出口额达到1429.0亿元,年均增长27.9%;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6.1%,较2012年提升7.2个百分点。

上游新闻记者 孙琼英

标签: 科研成果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