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全球速讯:夜雨丨吴洛加:巷陌里飞扬的人间烟火

2022-09-21 05:58:46   上游新闻

巷陌里飞扬的人间烟火

吴洛加


(相关资料图)

重庆。朋友老杨起了个绝早,一会儿去机场坐头班飞机前往广东。老婆撑着身子要起床给他准备早点,被老杨按回了被窝。他告诉老婆,巷口的张家小面馆应该开门了,去那儿吞一碗热腾腾的酸辣小面,比吃啥都安逸。

张家小面馆果然亮着灯,各色作料罗列案上,炉火吐着蓝焰,锅中水哼哼着微波荡漾。老板:“又来吃头锅面嗦,老规矩,少汤免青提黄”。张家面馆小到犹如微缩,但扎根这条幽深的巷子已有七八年,与周围居民很熟,熟到能准确说出张三李四王五的口味嗜好。老杨是常客,隔三差五便来吃面。老婆说家里可以给你煮呀,他却摇摇头,嫌冰箱里的隔夜面条不新鲜,作料更是缺这少那,根本无法与面馆的相比。老杨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坐在店内那张用碱水洗得黄桑桑泛出木纹的桌子前,总会想起儿时的一些往事,碗中面能吃出更多味道。

在老杨吃罢小面鼓腹而出的同时,朝天门小商品批发市场周边巷子里的各色餐馆,已经送走了好几拨开着货车或者拎着蛇皮口袋的食客。这些商贩大多来自远郊乡镇,鸡鸣即到,采购后填饱肚子马上得赶回去,尽快将最新的商品摆上货架。批发市场由几十幢或高或矮的楼房组成,灯火辉煌,像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瓜,瓜们被一条条同样灯火通明好似藤蔓的街巷缠绕串联,巷子里锅碗瓢盆叮当响,香气伴着乳雾飘散。商贩对市场周围密如蛛网的巷子很是熟悉,哪家的豆浆浓酽油条香脆包子安逸小面巴适,早就了然于胸,一来就各取所需;那些偏好早晨必须就着烧白、豆花吞一大碗甑子米饭的主儿(说要做一天活呢,吃干饭经饿),轻车熟路钻进巷子熟悉的馆子大快朵颐。

山城重庆到底有多少条巷子,没有谁能够数得清说得准。以城市中心的渝中半岛为例,整座城池从峰顶铺陈到谷底,望不尽楼的山、房的林。几十年来虽然不停地逢山钻洞遇水搭桥,让城市道路越来越平顺,但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高低落差,除了公路相通,还得依靠成千上万条粗细短长的巷子勾连,离开了巷子的重庆还算得上重庆么?

自古以来,重庆的巷子都与饮食关系密切,我儿时记忆中,天下最美早点莫过于清晨经过我家门前巷子的白糖糕:色雪白,质绵糯,味甜香。几十年后读到某大作家回忆八年抗战重庆生活的文章,他不能忘却那个腰扎蓝布围裙的老者,挑着电石灯照明的担担面吆喝着从巷口进来,买主一声唤,便卸担、配料、煮面。人与灯离去,椒的辣、醋的酸、葱的香却久久萦回在长巷的深夜。

许是门槛低投资少的缘故,重庆城的巷子餐馆大多其貌不扬,环境陈设很下里巴人。餐馆的个儿偏小,小到需要留意才能发现。这类经营场所在隔壁成都谑称“苍蝇馆”,重庆则呼为“巴壁馆”,言逼仄如纸可以贴在墙上。如果你去过山西的悬空寺,就不难理解“巴壁”的绝妙含义。因其狭小,许多面馆甚至连条桌都容不下,往往靠墙支起一长溜窄窄的木板,食客面壁下箸,碗沿与墙壁接吻。哈哈,古人面壁思过,本尊面壁品的却是美味,岂不妙哉!

很多隐身巷子的巴壁馆不为门面搽脂抹粉也就算了,甚至连个招牌都没有。便猜,是老板腋中少了文墨,还是图撇脱嫌麻烦。我曾在某条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巷子深处见识过一家餐馆,专营一鸡四吃,远近有些名气。七八年了,一直没得店名。有好事者以“深巷子一鸡四吃”免费赐之,店老板顺水推舟笑纳,任上述八字在食客间口口相传,但他家门楣上方至今仍是白板一块。

巷子里生产美味的厨者主要来自两条渠道:其一,进城挣钱的农民工,其二,城里下岗后的再创业者。如果硬要分个谁多谁少,前者无疑占了绝对比例。放眼全市的酒楼饭店,你会发现奔忙于后厨的当炉者也概莫能外。我朋友老陈戏言,而今城里人的吃吃喝喝由“二哥”说了算。其实又岂止重庆一城呢?无数甩掉锄头到城市追寻发财梦的农家儿女,选择就业的第一个站点往往就是遍布城市角落的餐饮小店。他们也许没有接受过正规且严苛的烹饪培训,但并不妨碍凭着对美食的认识开始煎炒烹炸。有个赤脚穿着胶鞋走出大山沟的崽儿,顽固坚持其家乡的烹术,让莲花白的叶片出现在回锅肉的盘子中。如此组合虽然入不了教科书,偏偏征服了不少吃惯了以蒜苗作为标配的食客,也为打工的馆子圈粉无数。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厨师被老板宠爱有加,连年调增工资,还将他的“莲白回锅肉”做成灯箱光耀门庭,号称“镇店名菜”。熟悉重庆餐饮的人知道,如今声名显赫的很多佳肴名菜,追根湖源,能在巷陌陋厨甚至村野小店找到它们最原始的身影。英雄不问出处,巴壁馆摔打造就了不少后来的名师艺厨,巷陌烟火韵味深长迷人得很呢。

外地友好如果想探寻“最重庆”的地方美食,我肯定会建议他们不妨去钻重庆的巷子,说不定蓊蓊郁郁的黄葛树旁或者长满青苔的堡坎下面便能遇见惊喜。许多朋友如数家珍晒出他们在洪崖洞、十八梯、磁器口等景区小巷快乐吃喝的场景,我为他们热爱重庆的精神感动,也为自己很少去这些网红地打卡而羞愧。但还是建议他们把重庆巷子钻得多些深些,这样才会发现风味更地道,价钱更亲民。我辈重庆土著常去的巷子餐馆,要么在隔壁,或者在楼下,来来往往皆是熟人,你可以从阳台探出身子朝对面餐馆伙计吼一声:“牛肉面二两,肉多面少,做好了喊我。”伙计诺诺,面可以少,但肉肯定不会多给。有宅家男女休闲到底,一身睡衣和拖鞋光临,无需担心衣履失格会遭伙计白眼,他那馆子的胖老板常常就是短裤+光巴胴+围裙,闪悠着一身肥肉乐呵呵端来你最爱的烧白、肥肠、蹄花汤。隔壁张幺爸某日去那店吃饱喝足,付账时发现忘了带钱,老板见他一脸尴尬,哈哈笑了:多大点事嘛,随便哪天给都行。一条巷巷住着,未必你还跑得到好远嘛?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重庆越来越多年轻人把楼下馆子演绎成了自家厨房,过起了“饭来张口”的潇洒生活。上周我侄女乔迁新居,众亲友前往贺喜。屋看了,茶喝了,厨房却不见一丝动静。有娃儿大喊“开得饭了哦”,侄女瞄了一眼墙上挂钟,手机拨出一串号码。十分钟后两个伙计用抬盒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鸡鸭鱼肉羹汤点心,甚至连水酒与碗筷也悉数上门。原来侄女早就在隔壁巷口的餐馆预定了酒菜,到时一个电话便召之即来。

有人说,为重庆启明的第一盏灯,也许来自某条小巷的早点铺,而慰藉饥肠辘辘夜归人的,永远不缺巷尾火锅馆烧烤摊的点点炉火。巷陌里飞扬的人间烟火,温暖了日子,润泽了岁月,让你我他更加热爱家乡,也更珍惜生活。

一周后,远在广东的老杨来电:嘴巴淡出鸟来咯,明晚回来,头件事就是哥几个整一顿火锅:老地方,“巷子土灶香”,不见不散!

(文内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吴洛加,重庆杂文学会理事,重庆散文学会会员,重庆美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美食评论人。写作四十余年,著书发文逾130万字。)

标签: 人间烟火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