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当前热讯:新学期 重庆这些学校课表里有了劳动课

2022-09-05 15:57:22   上游新闻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劳动课内容共设置10个任务群,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均入课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学期到来,学校如何开展好劳动课?今(5)日,上游新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重庆不少中小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安排进了课程表,同时将通过因地制宜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

今年秋季开学,渝中区中华路小学6年级的小唐同学发现,课程表里每周三第四节课,有一节名为“劳动美食”的课程,“看起来就很有意思。”

“我们是按照教委安排,把学校特色美食课程融合传统文化,构成了新的一门‘劳动美食’课程。”中华路小学副校长胡文谦介绍,学校一二年级劳动课程以手工为主,从三年级开始把美食主题文化融入劳动课,“劳动美食”不仅仅是做一道菜那么简单,而是在动手的同时要兼顾传统文化的学习。

据介绍,“劳动美食”共划分了花好月圆、岁岁重阳、年年冬至等8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学习主题。

课堂上除了引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还要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传统习俗的搜集和考察、传统饮食的制作、简单食材的创意制作、美食研究报告和小论文的撰写等。

在花好月圆这个主题中,四年级是制作绿豆糕,老师会在指导后布置学生回家进行自主实践,在下一堂课讨论经验。在合作实践阶段,学生分小组提前进行人员分工,每个人定好实践任务,包括合作前的准备,合作时的操作分工。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安排下在学校美食教室进行单元合作实践内容,最后,由学生、教师、家长对本单元的实践进行评价,再一次分享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胡文谦表示,学校希望以这样的形式来传达给学生一个理念:“美食即美好的食物,除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还要体现食物背后浓浓的情意。”

在实践体验中学会24项劳动技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母校——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隆平小学校,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结合龙小24项劳动技能清单,并充分利用2000多平米的特色劳动场馆——隆平种植基地、雅厨堂、茶研社等资源,确保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常态课,落实每月一次项目式劳动实践体验,坚持每学期一次劳动技能大赛,让劳动课程走深走实,劳动育人入脑入心。

比如:一年级学整理书包课桌、摆放碗筷,认识5种校园绿植,学会垃圾分类;二年级学会清洗红领巾,整理书架,清洗蔬菜,设计校园绿植名牌,跟着家长去购物等。

新学期,学校还将联合家长、社区,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讲师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让“好种子”劳动课程越来越成为铸魂育人的必修课程。

与校园活动融合开展劳动教育

这学期,在江北区玉带山小学,劳动教育已作为一门独立科目出现在学校秋季学期课程表上,每班每周安排1课时。

玉带山小学学生处副主任谭秀玉介绍,新学期,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将以学校生活为主导,推进学校劳动规范化。除了完成课表上的劳动课,还会进行学科的渗透,比如其他学科有跟劳动相关的内容时也会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时,学校还通过“第一站”综合实践课程,新生入学典礼、“生活节”劳动技能比赛等与校园活动融合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只在校内,还将以家庭生活为基石,开展家庭劳动日常化。学校自编了劳动教材《小学生应掌握的100项生活技能》,《寒假生活》和《暑假生活》中也会布置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劳动任务,开学后还将分享他们假期的劳动成果。此外,以社会为拓展,通过开展社会服务、研学旅行等,促进社会劳动多样化。

中学生学习桥梁设计与制作

秋季开学,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初中生们,要开始自己制作一个桥梁模型。这学期,他们的劳动课主题是——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在制作桥梁模型前,进行桥梁知识的通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课程安排,老师要首先从桥梁的起源讲到桥梁的历史发展,再进一步讲到桥梁的类型(梁式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

汤昕倩是重庆外国语学校教龄10年的综合实践活动专职老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发了适合初中生劳技教育的多个主题课程内容。“劳动教育的内容,除了根据国家课程安排,我们也会从学生兴趣、社会热点等多维度出发进行综合设计。”“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课程,从认识—研究—设计—制作—展示,可以让学生真实体验到工程技术的实施过程。比如,为了提高桥梁模型的制作精度,课程中增加了桥梁模型设计图的绘制,有效地让学生思考模型零件的接口应该利用何种连接方式,是设计为榫卯结构呢,还是用粘贴工具进行连接。

汤昕倩说,除了“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课程以外,她还开发了“木制房屋的设计与制作”“防毒面具的制作”等课程,“劳动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学校建“屋顶生态坊”让学生种植蔬菜瓜果

在彭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学校两万多平米的屋顶生态坊都是同学们的劳动实践基地,新学期,同学们不仅要种植蔬菜瓜果、管护花草苗木,还将学习如何将劳动果实变成工艺品。

彭水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蔡照攀介绍,学校从2016年起,将劳动实践课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在学校各年级全员开设。6年来,学校依托重庆市第三期领雁工程项目之一的生态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建成“生态坊”,即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生态坊”覆盖整个校园、屋顶及阳台,学生可以种植蔬菜瓜果、花草苗木,也可以制作小盆景等。

不仅如此,同学们还能在社团活动中参加劳动锻炼。每天16:30-17:20,初一、初二学生全员参加社团实践活动,初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目前学校开设的68个社团中,包含了学科拓展课程、活动课程和生活课程,此外,学校还安排每班轮值服务学生食堂,分班管理“生态坊”,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这学期,在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完善校本课程,把劳动的成果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劳动实践课程,把劳动的产品通过美术变成工艺品,提升孩子们的劳动技能。”蔡照攀说。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林祺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