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
原来,近年来,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美瞳”,吸引了无数爱美人士。原本用于矫正视力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隐形眼镜,特别是彩色隐形眼镜(以下简称“美瞳”)被不少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作为“化妆品”使用。对于很多爱美的女性来说,佩戴美瞳与搭配衣服一样,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瞳已成为“颜值经济”的火热单品,市场迎来了爆发期。据同花顺旗下数据智能平台统计显示,约有3.3万余家企业从事美瞳领域业务,其中销售型企业占比达到95%。根据《天猫隐形眼镜行业人口洞察白皮书》发布的相关数据,相比口红20%的复购率,美瞳的复购率高达30%至50%。
在美瞳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市场乱象频发。价格方面,同一产品售价相差数倍,国产仿进口的产品价格翻了好几倍;销售方面,按照医疗器械要求销售美瞳产品的商家更是少之又少。
“美瞳”属于医疗器械 并非化妆品
到底什么是美瞳?它和我们说的隐形眼镜有什么区别?美瞳颜色繁多,会掉色吗?长时间佩戴对眼睛会有危害吗?“电眼神器”的背后又有哪些隐患?
据央视财经,福建福州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陈占彪表示,隐形眼镜是无色透明的,是软性的。美瞳里面是带有色素的,合格的产品是两层内外透明,夹着色素在中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副主任袁源智说,角膜接触镜,包括彩色角膜接触镜,是纳入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监管中的。
医生说美瞳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这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国家对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定义为最高级别,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由此可见,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并非大家定义成的“化妆品”,而是一种与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肾一样必须严格监管的医疗器械。也因此,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暴利产销 “贴牌”后售价翻倍
原来,美瞳是涉及眼部安全的医疗器械产品,可实际上,一片片色彩各异的美瞳市场背后却不像看起来这般“美丽”。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售卖的大多数美瞳产品采用的仍是代工生产模式,换个标签利润即翻倍。
“国内售卖的美瞳产品几乎都来自同一家或者几家代工厂。”一位美瞳产品经销商表示,有的品牌美瞳产品可能会在原产品出厂后再进行二次加工,但基本上成本都在10元以内。“只是外包装上的品牌值钱,产品都是一样的。”
换个包装售价就能相差几倍?广州一家代工厂表示,美瞳产品的起订数量是5000片—10000片,最低价格为2元左右。如果购买方没有自营品牌时,工厂方面表示也可以为其“贴牌”,甚至帮忙联系相应的品牌代理。
“第一次做美瞳生意,可以找一些名气小的品牌,做低价销售,等到线上店铺的流量起来了,还可以更换其他品牌。如果订货量达不到5000片,也可以直接向代理商订货。”对方说。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美瞳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十分混乱,同一款产品甚至出现三四种价格。以博士伦旗下的一款美瞳产品为例,官方旗舰店中,单片产品的价格为80元,但是在多家标注“代理销售”的店铺里,同款产品的价格为58元—70元不等。对于价差等问题,店铺客服表示,产品不是假货,都是同一家工厂生产的,只是拿货的渠道不同。
“国内用自己的工厂生产美瞳产品的品牌非常少,产品都是一样的。”美瞳代理商小王透露:“因为成本足够低,所以每个代理手里有自主的定价权,市面上卖得越贵的美瞳代理差价越大。还是从几十元一副的小品牌做起,容易回本,风险也小。”
资本竞逐 行业发展亟待规范
而近年来,美瞳品牌频频拿到融资,背后甚至不乏明星投资机构的身影。据青山资本数据显示,近五年,美瞳的复合年均增长值高达41%。市场研究机构Mob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美瞳行业市场规模可达500亿元。
资本助推下,美瞳市场有望实现规范化吗?业内人士认为,突破代工模式或是美瞳产业规范化的关键一步。目前国内美瞳产品大多出自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吉林瑞尔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和晶硕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美妆营销从业人士孔思瀚曾表示,资本的注入或能推动美瞳品牌在研发方面下更多的力气,突破现有的代工模式。有些品牌已经搭建了自己的生产线,做出了“一模一片”的标准。未来,只有有实力、有技术、有积累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掌握足够多的话语权,不规范的小厂家小品牌才有可能被淘汰出市场。
彩瞳品牌moody创始人兼CEO慈然提到,国内的彩色隐形眼镜消费者在如何选择健康且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方面,存在比较大的认识空白和误区,品牌应当联合医生等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人士,加强科普,让消费者知道行业标准,以及低劣产品或者不当选择的危害严重性。个别网络平台在产品和资质方面有些欠缺的商家仍然存在,这些产品会给消费者的眼健康带来损伤,品牌也应该承担起帮助消费者健康选择产品的职责。
如今,随着整治行动开展,美瞳市场或将重新洗牌。市场也期待资本能够培养和扶持一些正处在上市初期的新锐美瞳品牌,形成独立的美瞳产业供应链,更好地帮助消费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更安全的美瞳产品。
上游新闻综合自央视财经、央广网、中国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