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第一关做好,提高新生儿的救治水平,才能提高未来儿童及成人的生存质量,才能提高国家人口的综合素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儿科新生儿医疗组长、副主任医师陈远春说道。
▲陈远春
(资料图片)
深耕儿科临床工作20年,专注新生儿工作近6年,陈远春凭着对生命的珍爱,践行着对患儿及其家属尽心尽责的理念,忠实地履行着一名新生儿医生的职责。
救孩子,更是救“希望”
谈起为何成为一名儿科医生,陈远春直言“因为热爱”,而后来之所以会选择新生儿医疗组则是因为科室缺人。时间一长,他发现了新生儿医疗组的特别,激励着他在救人的路上,不断前行。
▲只有成年人手掌大小的小诗翰
2019年,陈远春曾收到一名胎龄25+1周的超早产儿——小诗翰,也是目前为止涪陵区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难度大,生命体征极其微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和团队成员制定了详尽的医疗救治方案后,科室及时实施了精心的诊治和精细化的照护,经历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脑病关”等众多关卡后,终于将小诗翰成功救治。
小诗翰的健康成长也给他带来了“希望”。近5年,陈远春已成功救治10余例胎龄28周以下的超早产儿,其中出生体重最轻的是680克。“许多孩子病情很严重,比如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重症A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其实通过及时规范的救治后,孩子是能够健康成长的。”陈远春如是说道。救一个孩子,就是救一个家庭。
精进业务,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三个月前石柱县中医院有一孕妇由于胎盘早剥后发生大出血,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孩子无心跳和呼吸,紧急实施新生儿复苏后转至新生儿病房,确诊为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评估后,决定立即采取亚低温治疗技术减轻患儿脑损伤。”据陈远春回忆,经过两个星期的精心治疗,患儿终于康复出院。
据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存活患儿存在脑瘫、癫痫、孤独症、视听损伤等后遗症。亚低温治疗技术通过人工诱导方法将身体核心温度降至33.5-34.5℃,以降低能量消耗、减少细胞外谷氨酸、氧化反应而达到保护脑细胞作用,是目前国内外证实其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的治疗新生儿HIE措施,能够极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正在为患儿治疗的陈远春
“孩子出生后住的第一个科室就是新生儿科,作为第一关的把关人,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陈远春协同科室医护人员开展移动NICU模式接诊涪陵区内外危急重症新生儿,并率先在涪陵区开展:有创及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技术、MIST及LISA方法使用PS技术、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技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技术、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技术、新生儿眼底视网膜病变筛查技术、新生儿脑氧监测技术等。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技术获2021年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十大创新技术。
守护天使,时刻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新生儿尤其是胎龄28周以下超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甚至发生脑瘫。为此,陈远春于2016年率先在涪陵区内开设高危儿回访门诊,对患儿进行追踪管理,监测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评估智力发育状况、针对生活护理及早教康复等问题进行详细指导......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陈远春一直守护着他们的健康。当孩子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测评正常,不用再到高危儿门诊就诊、回访时,就是陈远春最高兴的时刻。
以心换心,儿科医生需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由于患儿不会和医生交流,儿科一直被称为“哑科”,这就需要儿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耐心、细心,不断提高救治水平,细心观察患儿的细微变化、仔细研究检查报告,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能帮助患儿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门诊中的陈远春
陈远春表示,目前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处于较低状态,早产儿比例不断增加,对新生儿,尤其是危重症新生儿,更要精益求精,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多一个孩子得到成功救治,并能健康生活,就多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多一个孩子能正常回归社会,也就为国家多做一份贡献,这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动力。
(文/蒲青杰;图/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