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天天新要闻】抓住“黄金6小时”,让脑卒中患者脑细胞“活起来”:访涪陵区“优秀医师”杨德

2022-08-19 16:50:20   上游新闻

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师守护的是人民的生命健康,坚持的是医者仁心,追求的是患者满意。

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有这样一群“优秀医师”,他们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护佑人民健康。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2021年涪陵区名医杨德是其中之一。

▲杨德


(资料图片)

从医15年,杨德擅长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对脑血管病(脑卒中/脑中风)的综合诊治能力居重庆先进水平。

血管内治疗,成功为33岁脑梗死患者“取栓”

2022年6月7日,33岁的刘某晨起上厕所发现右侧肢无力、言语不清,伴双眼左侧凝视、口角歪斜,但意识比较清醒,患者及家属便没太在意。但随着时间推迟,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且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言语不能,遂送至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就诊。医院急诊诊治为“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继续救治。

“当时患者来院时情况相当严重,右侧基本无活动能力,瞳孔居中……我一看资料,33岁,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如果不能经治疗后恢复,对整个家庭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救治他。”杨德对该病例记忆深刻。

但由于患者具体发病时间不确定,不能采取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要求发病6小时内)。经过多学科会诊,决定为患者“取栓”。杨德和同事在其他科室医生、护士的配合下,成功在全麻下为患者行“经皮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经皮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脑血管造影”,并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脱水、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

▲经治疗后能自主行走的刘某

经过一周多的后续补充治疗,刘某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从入院时的15降低至4,达到出院标准,成功挽救了一个家庭。

据杨德介绍,虽然脑卒中的高发年龄段是40-60岁,但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人群。此外,如患者本身血管狭窄,或者血液粘稠等。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血管不打通,将每分钟死亡200万个脑细胞,所以抢救时间越早越好。尤其是超过6小时后,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大大提升,可选择治疗方法也更有限。

开通“绿色生命线”,到院至溶栓只需30分钟

时间就是大脑,中风可以治疗,“溶栓取栓”好办法。然而,很多脑卒中患者在送往医院救治的时间都很难保证是发病6小时内,加上在医院的一系列手续、检查等过程,往往会错过最佳时间。

为让患者到院后尽早得到“溶栓取栓”治疗,神经内科建设了快速的脑卒中(中风)诊治绿色通道,患者到院至溶栓时间间隔在30分钟内,脑梗死静脉溶栓率超85%,居国内先进水平。

▲脑中风救治绿色通道

此外,科室还建立了脑卒中中心交流群,在接到有脑卒中患者抢救消息那一刻,科室就会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在急诊室等待,评估后就带领患者完善CT等相关检查,一条龙服务,争分夺秒挽救患者大脑。

杨德还介绍道,静脉溶栓药物都是进口的,之前价格比较贵,但现在有了国家“集中采购”政策,降幅达到了50%,加上医保报销(发病3小时内),大大节约了患者家庭负担。

▲急诊室行静脉溶栓

据悉,涪陵地区每年发生脑卒中的人数高达4000人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在医院支持下,杨德带领科室打造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卒中中心,为渝东南地区唯一,守护一方百姓脑血管健康。

除此之外,杨德还带领科室取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神经病学)、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中国帕金森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排名第3)、重庆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渝东南分中心)、重庆市卒中中心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卒中中心建设联盟单位、重庆市神经内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涪陵区神经内科质控中心、涪陵区文明科室等荣誉。

德技双馨,全方位为患者服务

谈及“优秀医师”的必备要素,杨德认为,首先要有医德,当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所以在执业过程中一定要有医德、有温度。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解患者之难,还要有敢于吃亏、吃苦的奉献精神。

▲正在查房的杨德

其次,要有技术。不能空有为人民服务的想法,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方法——精湛的技术。通过不断的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有服务意识。主动、热情、周到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据杨德回忆,科室曾救治过一名来自彭水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带着两个孩子在涪陵租房,生病后房东发现才拨打了120。被送到神经内科之后,没有亲人也没有治疗费用,大一点的孩子陪着到医院,说家里还有弟弟没人照顾。那天正好下暴雨,把弟弟接到医院之后,科室医护人员看着浑身湿透的两兄弟,心酸不已。有医务人员的家属在法院工作,主动为孩子联系了民政救助。

杨德总是跟科室人员反复强调,要有服务意识,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六七十岁的患者可能是你的爷爷奶奶,五六十岁的是父亲叔叔,年轻一点的就是你的兄弟姐妹,甚至是子女。

▲CT室行静脉溶栓

脑梗死作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病种之一,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复发率的特点,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对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继续优化院内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畅通‘一小时急救圈’内的双向转诊;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脑血管病的规范预防,降低发病和复发率。”杨德说。

(文/李灵;图/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