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寨子路跨御临河大桥项目总负责人刘立军 重庆设计集团所属子企业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推荐理由:刘立军为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擅长建筑、交通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及安全控制工作。
作为主要编制人之一完成了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质量技术标准》等4部,累积发表科技论文8篇,主编《建筑工程常规项目质量检测实训手册》教材1部。
山城多雾,在清晨,若是站在龙兴寨子路御临河大桥上,便能体会置身于云海之间,领略苏轼笔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的绝妙意境……
位于重庆御临河两江龙兴段中游的御临河大桥,是连接两江龙兴新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的重要通道。该大桥的主桥部分是中承式双跨内倾提篮双连拱桥,小拱接大拱。
如今,远远望去,全长633.76米,双向8车道的两道红色双拱,似“双彩虹”格外醒目。然而,这座大桥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的观赏性,还在于它极高的战略地位和设计上的创新性。为了成功建成这座“双彩虹”桥,设计师刘立军及其团队付出了很多心血……
忆往昔——全新挑战,填补空白
“最初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以及我们的团队都是满怀信心,其实我们在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时从未有过畏难的情绪,能够应对全新挑战、填补技术空白,这是我们觉得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所在。但是当图纸摆在面前,这个项目还是让我们绷紧了神经。”在重庆设计集团所属子企业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建科院)工作的刘立军回忆。
双跨内倾提篮双连拱桥,样式新颖,结构复杂。在建设的过程中,刘立军及其团队主要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一大一小双跨连拱曲线的桥型设计在西南地区尚属首创,在全国也极其少见,缺乏可以参考的范本;二是主拱部分如何实现安全、平缓地提升,满足无应力合拢以后设计地目标应力状态和线形要求,这需要极为准确的数据支撑。
“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参照,也没有现成的捷径可以走,每一步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在回忆起建桥之初的那段“艰苦岁月”时,刘立军感慨连连。
但作为一个桥梁设计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刘立军的基本信念,在这些困难面前,刘立军并未放弃,他们也很快就想出了应对之“策”······
探新路——勠力同心,开拓创新
在刚刚接触到该项目之初,市建科院便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一个由桥梁工程学博士、注册测绘工程师等优秀人才领衔的技术团队,为大桥的成功建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从2020年开始施工到2022年5月20日,大桥主体结构顺利完工,近700多个日夜,刘立军及其团队战寒暑、抢时间,展现了优良的精神风貌和技术水准,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寨子路三期跨御临河大桥的施工控制任务。
在提到建设过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事件时,刘立军告诉记者,这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合作和辛勤劳苦。
2021年盛夏时节,时值大桥拱圈的抢工阶段,现场施工不得不“三班倒”,焊接只能选择在夜间温度稳定时段,当时的大桥测量工作组只有跟随现场进度,不分昼夜地反复地测量、调整、复测,在白天烈日下冒着高温安装原件并做好准备工作;而模型分析工作人员也不得不随时待命,以便及时反馈现场传回的实时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偏差过大的情况时常出现,到底是测量误差、安装偏差还是模型有问题,这需要不停反复地测量和计算……
“本项目是我公司首次负责施工控制的大跨度中承式双跨连拱桥,桥梁各构件安装位置及线形准确,关键截面受力状态良好,重要施工节点安全可控,桥梁顺利贯通,展现了公司在复杂异型特大桥梁工程领域优异的技术实力,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成为行业内经典项目之一”、“该桥创下多个西南地区第一:桥型新颖,西南地区首创双拱桥;主拱高度大,且提升重量大,一次性整体提升重量达1500吨”,对于该桥的里程碑式意义和创新之处,刘立军亦是如数家珍。
观未来——贯通两岸,协同发展
御临河畔,创新激荡,龙兴新城,既是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未来之城”。“龙兴”之名,取自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龙兴镇,明初建文帝的传说在此长久流传。
相传,建文帝一行沿长江溯江而上,到达重庆江北太洪岗,进入太洪江。此后,人们便将太洪江改名为御临河,“御”,与皇帝相关,“临”,即靠近、到达,“御临河”就是皇帝曾经到过的河流。
如今的龙兴,经过11年大征迁、大平场、大建设,由一个纯农村区域发展成为一座建成区域达50平方公里的现代新城。
作为连接两江龙兴新城和两江协同新区的重要通道,御临河大桥竣工后,两江大道、人高路、一横线将形成大通道环圈,龙兴片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居民生活和企业物流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无疑会为龙兴新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扎实基础。
如今,这座设计独特新颖、具有优美的空间线形,将桥梁建筑凝固的艺术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双彩虹”大桥,正预示着重庆两江新区更加美好的未来和更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实习生 胡思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