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炙烤之下,无人果园发出高温预警。
果园管理人员立马根据系统采集的土壤环境数据,启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灌溉等技术,为果园的柑橘降温送清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在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青龙村柑橘基地上的一幕。作为重庆乃至全国的标杆,到底有多厉害?
7月12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探访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看看2300亩无人果园里的“秘密武器”。
当天,青龙村马鞍山果园的枝头,已挂满沉甸甸的青涩果子。这里是重庆首个高标准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
2018年时,青龙村开展土地宜机化改土,将可耕种土地面积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2350亩,将分而散的零碎撂荒地整治成集中连片的柑橘地。
上游新闻记者现场看到,树下的一根根黑色管子像是果园的毛细血管,精准为果树根部送去降暑的水。
据大盛镇副镇长张何欢介绍,相比人工的大水漫灌方式,这套滴灌系统省力又高效,可实现节约用水用电30%,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每亩还可节省肥料10公斤以上。
“最近天气热,都是24小时工作。”张何欢说,整个操作非常简单,通过平台和手机终端就能实现精准灌溉。
张何欢介绍,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天空地多源协同监测技术,对无人果园的空间环境、土壤环境及病虫害智能识别,已实现果园环境立体化、“全天候”监测和生长环境的24小时全面感知。
果园的气象站作用大,可实现柑橘生长环境大数据采集,随时掌握柑橘根系生长的温湿度。柑橘是喜温的水果,一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停止生长。
整个管理依托的是智慧农业系统暨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该平台是依托无人机近地遥感,三维建模等技术搭建数字化地图,分辨精度达到5厘米。
记者从张何欢的演示中看到,根据对单个植株建立的长势分析模型,显示屏幕上能清晰分辨出每株柑橘的长势:标红的是长势较好,标粉的是长势一般,标蓝的是长势较弱。
针对长势较弱的柑橘,果园管理人员会进行点对点“诊治”,实地分析柑橘长势不好的原因,然后再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管系统解决问题。
虫害防治上果园也有“秘密武器”。
在田间地头的病虫害诱捕灯罩,可以将诱捕的虫害拍照上传到平台,再由平台进行数字化的分析,检测单位面积内害虫数量和种类,便于果园管理人员量身定制病虫害防御举措。
无人农机让农业效率大大提升。
30亩柑橘地喷洒农药工作,6个工人要工作一天,但无人机不到1小时就可以做完。
“联合科研机构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3D无人对靶喷药机器人。”张何欢打开一段演示视频继续解释说,“无人对靶喷药机器人和无人锄草机器人的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无人机飞防的效率更高,4个小时就可以防治250—300亩,这是人工远不能及的。”
通过数字化无人果园建设,节约用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10公斤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以上,一级果品率提高40%以上,果园亩均增收达8000元。
据统计,2020年青龙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87万元,农户分红101.2万元。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