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当前热文:爬烟囱、下陡坡、探尾气……烈日下他们这样守护蓝天碧水

2022-07-15 16:55:11   上游新闻

炎炎夏日,大家又到了靠空调“续命”的日子。当你“宅”在空调房内享受清凉时,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常出现在烟囱上、河道边……像医生一样运用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为重庆的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把脉”。


(资料图)

7月14日,上游新闻记者跟随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监测员们实地采样,记录下这些“环境医生”为守护蓝天碧水付出的辛劳。

背着20多斤的仪器 爬上60米高的监测平台

时间:7月14日9:30

地点:巴南区重庆钛业有限公司

头戴安全帽、背着吉他大小的监测仪器,爬到烟囱上测废气是巴南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员黄由波和夏通刚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事。

黄由波今年46岁,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已有16年。进入盛夏,在高温天气下,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更加艰巨。

当天上午,按照计划,黄由波和同事一同来到重庆市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监测烟囱排出的废气。

需要监测的烟囱有120米高,黄由波他们必须背着监测器材,爬上60米高的监测采样平台进行作业。记者试了试,20余斤的器材,光是拎在手里时间长了都费劲,别提还要背着爬烟囱了。

戴上安全帽,记者跟着监测员沿着梯子往上爬,在太阳的照射下,铁制扶梯被晒得烫手,汗水止不住地从额头上冒出来。记者小心翼翼爬到60米高的安全平台,发现整个平台是镂空的,透过缝隙向下看,比玻璃廊桥还刺激。

这时,黄由波和同事已走到监测点位,拿出监测仪器放到烟道里开始采样。“今天我们监测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采样大概要40分钟。”黄由波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是形成酸雨。

40来分钟的采样过程中,黄由波的衣服肉眼可见地湿透,脸上的汗珠沿着下巴不停地往下滴。完成监测采样回到地面,黄由波和同事取下安全帽,短发上一颗颗汗珠清晰可见。

“环境监测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做得久了自然也就习惯了。”黄由波说,像这样爬烟囱监测废气每个月要进行近20次。此外,他们还要进行土壤、噪音、废水、餐饮油烟等监测采样,“比起累和热,我们更希望每次测出的数据都达标。"

翻下20米陡坡取水采样 乱草丛被硬生生踩出一条路

时间:7月14日13:30

地点:纳溪沟国考断面支流监测点

中午1点半,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记者赶到纳溪沟国考断面支流监测点时,田龙已经开始采样工作。

今年41岁的田龙是南岸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一名监测人员,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已有13年。

从路面到采样的溪沟,垂直高度约有20米,沿途杂草丛生,还要翻下一个1米多高的堡坎,唯一的路则是田龙和同事们此前一次次来这里监测采样时硬生生踩出来的。

记者沿着陡坡缓缓下行,达到采样点时,发现蹲在溪边监测采样的田龙后背已经全部湿透,就连眼镜上都挂着汗珠。

“我们一共要检测7组数据,其中3组现场就会出结果。”田龙介绍,7组数据包括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PH、溶解氧、电导率,都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其中后三者现场就要记录监测结果。

整个采样过程约半个小时,得到需要的现场数据后,田龙将两支采样瓶灌满溪水,一手提着采样篮,一手拿着水质测定仪,沿着陡坡原路返回。

回到路面上,田龙将仪器和样品放进车里,拿出矿泉水猛地灌了一大口,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落在地面上瞬间就蒸发了。

“为什么要在最热的时候来采样?”记者问。“今天的采样任务有点多,刚好遇到这个时间了。”田龙说,当天他和同事一共要到5个点进行采样,纳溪沟国考断面支流监测点是最后一个点,也是相对最容易的采样的点。“水质样品也有‘保质期’,我们采到水样后,必须及时送到监测站进行分析,给实验室留出更多的时间,确保当天出结果。”

稍作休整,田龙和同事便载着10个灌满样水的采样瓶,驾车往监测站赶去。这样的采样工作,他们几乎每天都在重复。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就是我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意义。”田龙说。

蹲在滚烫地面检测尾气 上岗半小时制服全湿透

时间:7月14日15:00

地点:渝北区人和机动车道路抽检点

下午3点,人和机动车道路抽检点,三个湛蓝的身影在穿梭车流里挥汗如雨。他们是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中心路检人员贺济峰、胡松和刘学柯。

这个检查点位于没有树荫的路边,不停转动扇叶的小台扇是这里唯一的降温设备。

随着交巡警将一辆车辆拦停,38岁的贺济峰拿着检测仪器来到车辆排气管旁。

“踩油门!”伴随着喊声,贺济峰俯身蹲在在地上,将仪器的采样管插入车辆排气管,汽车尾气带来的热浪瞬间喷涌而出,记者的小腿明显感觉到一阵烧灼。

在太阳的炙烤下,运行车辆的车皮温度也非常高,检测完这辆车后,贺济峰浑身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而这时,另一辆车已经就位等待着尾气抽检。

贺济峰说,截至下午3点,他们已经对85辆汽车的尾气排放进行了抽检,并对少部分不合格的车辆要求车主维修治理后再进行复测,合格才能上路行驶。

“上班最多半个小时衣服就打湿完了,完全干不了。”贺济峰笑着说,家人们已经习惯他每天一身臭汗回家。8年的路检工作,无论高温暴晒还是刮风下雨,贺济峰和同事们每天雷打不通地出现在抽检点。让他最开心的是,抽检的达标率越来越高,车主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标签: 蓝天碧水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