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头条网> 资讯 >

天天观焦点:《梦华录》让“斗茶”火了 本土“茶艺师”如何出圈?

2022-07-11 05:35:18   上游新闻

随着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剧中“斗茶”“点茶”场景,让不少人对风雅、考究的茶事兴致盎然。因此,人们对“茶艺师”的关注也多了起来。

如何更好地培养本土“茶艺师”?


【资料图】

7月10日,重庆茶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发展论坛上,数名茶界大咖围绕产教融合一起“论茶”,为本土“茶艺师”出圈支招。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茶艺表演、服务管理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

以苗品记茶馆为例,重庆有41家店,常年用工量将近300人。因行业流动性大,每年都要招聘20人左右补空。“招不到匹配的茶艺师,只好自己培养。”苗品记茶馆创始人苗伟说,新人基本上要3个月才能上手,并在工作中边锻炼边提升。

此外,同质化竞争激烈,人才就成了茶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苗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们在继续选址开新店,需要的多是复合型茶艺师,不仅要懂得冲泡的茶艺,还要有一些销售或管理能力。

在论坛现场的交流中,黑山红红茶茶叶品牌创始人罗森元和重庆渝茶印象茶叶品牌创始人王祥龙也有这样的苦恼:茶艺师招聘难、培养成本高。

王祥龙坦言,茶产业在人才方面有“三难”——招人难、管人难、留人难。王祥龙说,只有基础培训的茶艺师很难与急需用人的茶馆精准匹配。

茶企的苦恼在找不到合适的人,而输出人才的职业学校同样有苦难言。

“每年培训茶艺师上千名,除纯粹的茶艺爱好者外,20%需要就业的学员一职难求。”重庆切尔思职业学校校长王楷文话锋一转,但另一个现象却是:常有新茶馆开业因一师难求,请他帮忙推荐茶艺师。

如何化解这一“错位”现象,让茶艺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无缝对接”?

“通过校企联动,增强实用性,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重庆旅馆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专家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唐斌说,这样一来,学员一毕业就是“熟手”,既降低了企业的培养成本,也提高了学校培训的实用性。

在当天的论坛上,重庆切尔思职业学校与到场的茶企签约,共同打造茶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校企联动培养复合型茶产业人才。

据王楷文介绍,重庆切尔思职业学校还将在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为茶馆企业定制培养茶艺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员意愿建立“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

“培训出来的学员,如果无法适应行业的新形势,可以‘回炉’再提升,或者由培训学校推荐到其他茶企就业。”王楷文说。

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一石三鸟”之计:不仅为学员就业多提供一层保障,还能让学员在行业积累中提高“含金量”,同时助力破解当前茶企的招人困局。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推送

联系我们:55 16 53 8@qq.com

网站地图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京ICP备2021034106号-9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城市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