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受捐者,谢谢你们让我儿子的器官在你们身体里延续。”
(资料图片)
“希望你们能健康、勇敢地生活下去。”
“只要你们在,我儿子就在。”
“再一次谢谢你们!”
……
6月29日,13岁的重庆永川男孩杨丰瑞因为脑出血去世,他的母亲杨祖平和父亲黄世兴代替已经确认脑死亡的儿子,签订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和遗体捐献志愿书,杨丰瑞成为了重庆市第850位器官捐献者。目前,杨丰瑞的心脏等器官已帮助五位受捐者延续了生命,遗体也捐献给陆军军医大学,他的角膜也将使两位受捐者重见光明。
7月1日,杨丰瑞51岁的母亲杨祖平对前来采访的上游新闻记者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能不能请你帮我个忙,让我用镜头对我儿子的受捐者说几句话。”由于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杨祖平一生都无法获悉孩子的器官长在了谁的身体里,是谁在代替儿子活下去。
儿子一出生就患有脑瘫 她贴身照料13年
“他13岁,长到了1米6,长得不比一般孩子差!”说起儿子,杨祖平看了看身边的丈夫黄世兴,用手比了比丈夫的头顶,“马上就要赶上他老汉儿的身高了!”
在杨丰瑞弥留的最后几天里,和杨祖平一起守护孩子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都看不出这个高大健壮的孩子是一名脑瘫患儿。他的全身干净整洁,身体健壮,这一切,都得益于母亲杨祖平13年的贴身照顾。
2008年12月,杨祖平和黄世兴夫妻俩在期待中迎来了儿子杨丰瑞的出生,但一家人很快就陷入了沉重的打击——孩子是脑瘫患儿,一生都无法独立生活,甚至没法自己吃饭上厕所。但夫妻俩仍然决定,要尽全力让儿子好好长大。
此后的13年,黄世兴就在家附近打工,杨祖平则负责儿子的日常照顾,夫妻俩再也没有离开过永川。杨丰瑞的衣食起居都由妈妈一应负责,不时还能由妈妈带着出去玩儿。
母子俩最喜欢去的是家附近的公园,杨祖平有时推着儿子走在花园小道上,享受片刻的安宁。有时牵着他漫步,道路两旁的一花一草,天空中的朵朵白云都能让杨丰瑞高兴起来,那是他能看见的最远的风景。
遇上亲戚家中有婚嫁做寿的筵席,或家族团年这样的热闹时候,全家人就会一起精心打扮,带上儿子去“吃席”。杨丰瑞喜欢热闹的场面,家里亲戚也习惯了杨祖平夫妻俩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还会时常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说话。这是杨祖平能给他的,与普通孩子相似的人生体验。
意外来袭儿子去世 她想帮儿子成为“英雄”
今年6月25日,一家三口的平静生活被意外打破,杨丰瑞在家突然摔倒了。虽然很快被送入永川当地医院治疗,但因为脑出血严重,他的病情急转直下。
在重症监护室外,杨祖平看见了器官捐献公益宣传图片,宣传语 “孩子虽然走了,但他仍然可以帮助别人,奉献社会。” 打动了她,她萌生了让孩子捐献器官的想法。
“幺儿,如果你回不来,妈妈就帮你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好不好?我们幺儿也会是个英雄。”重症监护室里,杨祖平抓住短暂的探视时间,拉着深度昏迷的儿子的手,诉说着自己的决定,“你也不会怪我吧?”
坚定了想法后,杨祖平夫妻于6月25日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表等文件。
6月29日,已经转院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杨丰瑞确认脑死亡,前往手术室进行器官捐献的手术。杨祖平和丈夫黄世兴跟着儿子的病床,护送儿子前往手术室的最后一程。
站在手术室门口,看着病床在眼前远去,杨祖平决定,有一天自己去世的时候,也要捐献遗体和器官,“然后和你团聚。”
儿子离开以后,杨祖平有时会想,儿子的心脏捐献给了怎样的人,他以后会有怎样幸福的人生?儿子的肺去了谁的身上,他以后会呼吸到怎样新鲜的空气,闻到什么儿子没有闻到过的香味?
因为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这些问题杨祖平都无法得到答案,但她和丈夫在悲伤中还是能体会到一丝丝宽慰,“至少他不再被病痛折磨了,他的器官会在别人体内继续健康生长。”而那些没有见过的“亲人”,会带着杨丰瑞一起,去过他从未有过的健康人生,去看他从未看过的大千世界。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