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郑渝高铁穿越大巴山、荆山、伏牛山3座大山,跨过梅溪河、大宁河、汉江等8条大江大河,在崇山峻岭间疾驰,你是否想知道,这条桥隧比超过98%的“地铁式”高铁运行线路究竟是怎样勾勒出来的,选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日前,上游新闻记者对话中铁二院重庆公司副总工程师、郑渝高铁常务副总设计师肖强,揭秘郑渝高铁“选线”背后的故事。
铁路选线关系全局,系统性综合性强,涉及多学科多专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铁路选线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经行地区的地质地形、环境保护,沿线城镇的分布及规划等。最后的线路走向及空间布局,要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在肖强看来,做好郑渝高铁的选线,需要攻克三大难关。
难关一
地形起伏大 不良地质发育
“线路走向,是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难点。”肖强说,郑渝高铁起于黄淮平原,经南襄盆地、大巴山南麓进入长江走廊,所经地段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这使得勘察设计难度极大。线路走向,要避开广泛分布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水等不良地质,从设计源头降低铁路施工和运营风险。这就要求设计团队必须对线路方案精雕细琢。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座桥、每一座隧道被‘固定’在安全可靠的位置。”肖强说,为了做到这一点,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小三峡隧道
就重庆境内的小三峡隧道来说,这条全长约18.9公里,迄今为止国内同类标准中最长隧道,穿越七曜山等多处复杂的地质构造,岩溶和岩溶水、危岩落石极度发育。
“当时,为了搞清楚隧道在经过中垌河峡谷地段时,是线路拔高做桥梁,还是埋下去做隧道,在我们开展了大量纸上方案研究后,需要进行现场踏勘核对。”肖强说,当时的中垌河是一个纵深上千米的深峡谷,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导航地图,在山里勘察,一整天都见不到一个人,进入山里后的交通只能靠走,通过识别地图上的等高线寻找位置,路途上遇到毒蛇和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
建设中的小三峡隧道(资料图片)
“我们沿着蜿蜒峭壁行进,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一边是高不见顶的峭壁,大家只敢向前看,不敢看侧面。”回忆起当时场景,肖强历历在目,在踏勘行程不到一半时,气候突变,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坚持在大雨中行进,有人被植物刺伤,有人摔倒。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天徒步,终于抵达设计中线位置,搞清楚了前后工程地质情况,为后面线路方案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支撑。前期线路走向方案的科学有效,从设计源头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小三峡隧道最终比原设计推测的工期提前约一年贯通,在业内获得了一致好评。
难关二
环境敏感区多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
“郑渝高铁重庆段线路毗邻长江,走行在北岸,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对项目建设的环保要求极高,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就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肖强说。
大宁河双线桥钢架合龙(资料图)
针对环境敏感居多、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团队开展了环保选线专题工作。肖强说,线路沿线周边分布有近百处环境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33处、风景名胜区9处、森林公园15处、湿地公园1处、水源保护区25处,还有文物古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
在勘察设计期间,他们首先要摸清敏感区的范围,并分析影响程度。选线时,对这些环境敏感区以绕避为主,对部分范围较大确实无法避开的,采用隧道以无害化的方式通过,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如隧道工程穿越的山体,尽可能远离长江水域;对洞渣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绿化复垦的措施;桥梁工程采取适当加大跨度的方式跨过水体,减少水中设置桥墩对水体和水中鱼类的影响;路基工程尽量减少高填深挖,让铁路周边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保持原貌,使铁路工程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
建设中的澎溪河特大桥(资料图)
难关三
站场选址既不影响环境 又能留足发展空间
铁路选线,对铁路沿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何才能做到不影响城市环境,又为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这是肖强和团队面临的第三个难题。
首列500米长轨驶入铺轨基地(资料图片)
“近而不进。”这是团队针对进入城区段的选线设计采取的站场选址理念。肖强解释说,第一个“近”是靠近的近,第二个“进”是进入的进。简单来说,就是靠近城区,但又不进入城区。
“站场选址尽量不在城区和风景名胜区,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但也不能盲目舍近求远,应尽可能减少换乘,方便旅客出行,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所以选线就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发展,把握好这个距离。”肖强说,选线时,他们对新设高铁站的站场选址都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既可以方便现有老城区居民出行,又能带动新城区的发展,真正做到车站选址和城市发展的有效契合。
郑渝高铁试运行动车组
记者手记:
从2010年开展项目规划研究到后面完成设计,肖强和他的伙伴们参与郑渝高铁项目长达10余年,当年他还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如今已近不惑之年。
在采访肖强时,对于郑渝高铁的点点滴滴,每一座桥梁、隧道,甚至每一个细微的数据,他都如数家珍,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
肖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条高铁从设计图纸一步步变成现实,他见证了每一座桥梁的合龙、每一座隧道的贯通、每一座车站的矗立,从无到有,这个过程非常激动人心。郑渝高铁即将开通,他内心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喜悦。
(资料图)
感谢这些设计者和建设者,是他们背后默默地付出,让城市交通更畅通,让群众出行更快捷。
上游新闻记者 江波 黎静
标签: